《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文解字》释,“蛰”者,藏也,这里指的是藏身冬眠的动物。古人认为,此时春雷乍动,惊醒了尚在洞穴中冬眠的动物,是为“惊蛰”。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惊蛰节气叫醒了酣睡一冬的春天,更开启了新一年的丰收序曲。有谚云:“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这时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返青栽秧、耕田犁地的火热景象。
惊蛰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二月节。古人在四季交替时要举行祭祀祈福活动。《左传·桓公五年》云:“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春天的郊祭,就在惊蛰时节举行。
发行日期:2024年7月13日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发行日期:1983年1月20日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古琴居“四艺”之首。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有七根弦,琴身是狭长的木质音箱,琴面上的13个圆点名为“琴徽”,用来标记音位。演奏者将琴平置,借助不同的拨弦方式和演奏技法,让琴音富于变化,曲调自然流畅。
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古老、艺术水准高且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之一。在相关文献、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学、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及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影响方面,古琴都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不可比拟的丰富性。琴曲的标题性、音结构的带腔性、节奏上的非均分性、音质上清微淡远的倾向性,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
想要欣赏更多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关注2025集邮日历《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开售。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撰稿:郝铁军
图片编辑:吴大卫
编辑:宋郁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