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将至。
愿中国集邮与您,
如花似叶,
岁岁年年,
共占春风。
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大年三十就会“缺席”。2025年至2029年的5年里,都没有大年三十,大年二十九过后,就将迎来大年初一。
2000-2 春节
3-1迎新春
3-2辞旧岁
3-3闹灶火
设计者:郝旭东
发行日期:2000年1月29日
贴年红
2003年发行的第一套年画邮票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年画品种,发祥地是天津西杨柳青及附近的30多个村庄。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后期,在清代达到极盛。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一带的一种木版年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盛于清初。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而受到世人的喜爱。桃花坞和杨柳青成为中国两大年画中心,史称“南桃北柳”。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于明代,至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村呈现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局面。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习惯、审美观点、生活需要而逐步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武强木版年画有500多年历史,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博大。将淳朴民风、人民的理想愿望及民族自强精神寓于年画艺术之中。被广大群众誉为“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在世界上享有“东方圣经图解”的美誉。
绵竹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四川绵竹市而得名。源于明盛于清,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支流。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技法细腻,造型质朴、色彩鲜明,内容以辟邪迎祥、风土人情、戏剧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主要流传于福建漳州、闽南和岭南一带,并远销我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漳州木版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题材内容多样,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南方年画的纤巧细腻,富有拙朴风格和乡土韵味,流露浓郁的地方特色。
年夜饭
《春节》邮票小型张就描绘了老少三代喜气洋洋,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共度除夕大团圆的场景,这就是中国家庭春节团聚的缩影。
放爆竹
2016年发行的《拜年》邮票画面中“欢欢”带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上面挂着火红的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花,绚丽多彩;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颜开。两侧吉祥寓意的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烘托出过大年的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守岁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甲辰祥龙腾云去,乙巳灵蛇踏春来。零点的烟火下,开启下一个四季。新的一年,新的故事,旧的我们,与世界共赴新程!中国集邮给大家拜年啦!
撰稿:杨斯沫
图片编辑:张杰
编辑:宋郁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