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2034期 除夕 |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烟火照夜白。

[日期:2025-01-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

今天是除夕,

蛇年将至。

愿中国集邮与您,

如花似叶,

岁岁年年,

共占春风。

相传远古时,“夕”是凶恶的妖怪,常危害百姓,百姓求助于“灶王爷”也降伏不了“夕”。于是,灶王爷便求助天宫,天宫派了一个叫“年”的少年神仙,在腊月三十晚,下凡除掉“夕”。从此,百姓便把这晚叫“除夕”,并燃爆竹,以示纪念。
除夕中“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过了除夕晚上十二点,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一年了。民间也叫“熬年”。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大年三十就会“缺席”。2025年至2029年的5年里,都没有大年三十,大年二十九过后,就将迎来大年初一。


图片

2000-2 春节

3-1迎新春

3-2辞旧岁

3-3闹灶火

设计者:郝旭东

发行日期:2000年1月29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贴年红



除夕的习俗之一便是贴年红,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
年画是贴年红的重要内容,自2003年起,中国邮政连续9年先后发行九套年画邮票,展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年画。


2003年发行的第一套年画邮票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年画品种,发祥地是天津西杨柳青及附近的30多个村庄。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后期,在清代达到极盛。


图片

2003-2 杨柳青木版年画
(4-1)五子夺莲
(4-2)钟馗
(4-3)盗仙草
(4-4)玉堂富贵
设计师:王虎鸣
发行日期:2003年1月25日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一带的一种木版年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盛于清初。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而受到世人的喜爱。桃花坞和杨柳青成为中国两大年画中心,史称“南桃北柳”。


图片

2004-2 桃花坞木版年画
(4-1)琵琶有情
(4-2)麒麟送子
(4-3)刘海戏金蟾 
(4-4)十美踢球图
设计师:王虎鸣
发行日期:2004年1月14日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于明代,至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村呈现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局面。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习惯、审美观点、生活需要而逐步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图片

2005-4 杨家埠木版年画
(4-1)门神 
(4-2)连年有余 
(4-3)喜报三元
(4-4)天女散花
设计师:王虎鸣
发行日期:2005年2月1日


武强木版年画有500多年历史,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博大。将淳朴民风、人民的理想愿望及民族自强精神寓于年画艺术之中。被广大群众誉为“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在世界上享有“东方圣经图解”的美誉。


图片

2006-2 武强木版年画
(4-1)四季平安
(4-2)五福临门 
(4-3)富贵花开
(4-4)狮子滚绣球
设计师:王虎鸣
发行日期:2006年1月22日


绵竹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四川绵竹市而得名。源于明盛于清,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支流。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技法细腻,造型质朴、色彩鲜明,内容以辟邪迎祥、风土人情、戏剧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主要流传于福建漳州、闽南和岭南一带,并远销我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漳州木版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题材内容多样,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有南方年画的纤巧细腻,富有拙朴风格和乡土韵味,流露浓郁的地方特色。


图片

2009-2 漳州木版年画
(4-1)狮头衔剑
(4-2)日日进财
(4-3)天仙送子
(4-4)老鼠嫁女
设计师:王虎鸣
发行日期:2009年1月18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它源自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进行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既丰富多彩又讲究意头。年夜饭是中国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这顿晚餐是一年中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餐。


《春节》邮票小型张就描绘了老少三代喜气洋洋,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共度除夕大团圆的场景,这就是中国家庭春节团聚的缩影。


图片

2000-2M 合家欢乐
设计者:郝旭东
发行日期:2000年1月29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放爆竹



除夕当晚正值午夜交正子时,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是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的重要时刻。放爆竹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人们表达喜庆心情的方式。放爆竹的起源据说是人们为了驱吓危害百姓的山魈,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2016年发行的《拜年》邮票画面中“欢欢”带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上面挂着火红的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花,绚丽多彩;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颜开。两侧吉祥寓意的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烘托出过大年的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图片

2016-2 拜年
设计者:吴冠英
发行日期:2016年1月10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除夕守岁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苏轼曾在除夕这日守岁作诗勉励自己要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图片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24中国古代文学家(五)
(5-2)苏轼   
 设计者:马振声    
发行日期:2023年11月8日


甲辰祥龙腾云去,乙巳灵蛇踏春来。零点的烟火下,开启下一个四季。新的一年,新的故事,旧的我们,与世界共赴新程!中国集邮给大家拜年啦!




撰稿:杨斯沫

图片编辑:张杰

编辑:宋郁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博览给您拜年啦!2025年2期新鲜出炉~
下一篇:第2035期 春节 | 金蛇闹新春 过个非遗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