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于2024年8月3日发行《莫高窟(二)》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北凉弥勒菩萨像、唐胁侍菩萨像、唐天王像、唐供养菩萨像,小型张邮票图案名称为隋释迦佛一铺。
本期大咖说邮,由金牌内训师宋欣坤采访这套邮票的设计者夏竞秋和邮票编辑王静,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碰撞出哪些精彩的知识与设计火花?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是河西走廊上的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文化明珠。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崖壁上。作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1987年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
敦煌莫高窟是邮票上经久不衰的主题,我国最早一套表现敦煌艺术的邮票是1952年发行的《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一组)》邮票。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邮政推出了第一组莫高窟邮票,在今年又推出第二组莫高窟邮票。可见敦煌艺术是历久弥新、常见常新。
这套邮票的设计师是夏竞秋,同时他也是莫高窟第一组邮票的设计师,此次夏老师作客直播间与大家聊了一些邮票设计背后的故事。
夏竞秋为大家讲述他去莫高窟实地参观大概有三次。第二次去的时候,除了听讲解员的介绍,还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在洞窟内独处的时间,在这个空档内,夏竞秋表示深受震撼,他在莫高窟内感受到了洞窟建造的匠人们的伟大,他们默默无闻,凝聚毕生心血,最后造就了这样瑰丽的艺术珍宝。
首先,莫高窟里面的色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颜色,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色彩,带着时间洗礼的厚重与苍凉,因此,夏竞秋希望在这套邮票的设计中,能够把莫高窟这样的艺术特点同样传达给观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其次,在邮票构图上,第一枚邮票是一个正面的视角,后面三枚邮票呈现的是略微45度角的切斜角度。在这方面,夏竞秋表示主要依托于专职摄影师的拍摄角度,由于洞窟内的空间有限,因此拍摄的佛像角度也是很受限制的。虽然,照片的佛像角度是多种多样的,这给邮票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邮票设计师还是希望这套一组四枚邮票放在一起,要有一个整体感,甚至包括第一组在内的八枚邮票放在一起,在视觉上,能既保持各自不同的特点,又维持一个和谐的统一性。
最后,因为邮票是一个平面的载体,而雕塑艺术又是立体化的,所以,夏竞秋表示只能依靠邮票工艺来权衡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平衡点。在邮票票面方面,基本是没有增加任何特殊工艺,以还原为主。但是对于壁画的展示,仍然是和第一组一样,通过一个全真彩的方式,在邮票边饰上进行了隐藏形的展示,就是有荧光灯照射邮票边饰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个非常精美的敦煌壁画。第一组在壁画的选取上以红色的、暖色调为主。第二组的壁画以浅色的、蓝绿色调为主。
夏竞秋爱好书法,他对非常古朴的、有历史感的事物都很有兴趣,因此他也是非常用心,带着兴趣与热爱认真完成这套邮票设计的。
这一组邮票的小型张由马立航设计,主持人提前与他进行了交流,并在直播中做了介绍。这组邮票的小型张体现的是隋朝中期的一个石窟,也是三龛窟。在整体的表现形式上,采用了三维透视的形式。这枚邮票的齿孔也很有特色,它围绕着三龛窟的主窟形做了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异形齿孔环绕。同时,这枚邮票的色调上明暗关系的对比也使得整体的雕像呈现出更为立体的效果。邮票中的荧光油墨的印制工艺,在这枚小型张上也有所体现,在荧光效果下,主佛像背景的黄色会有一种佛光普照的效果,后面的蓝绿色也和壁画上的蓝绿色彩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
首先,邮票的责任编辑王静向大家介绍了莫高窟这个名字由来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指莫高窟修建在鸣沙山的崖壁上,百姓们称鸣沙山为千佛山,称莫高窟为千佛洞。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用字,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人们就叫做莫高窟。第二种说法,是在古代的敦煌,鸣沙山又叫莫高山,山下有一个莫高乡,千佛洞就在莫高山下面,属于莫高乡来管辖,所以慢慢地人们就叫它莫高窟了。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乐尊和尚,就是洞窟的始创者、开凿者,他当时在大泉河谷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窟,后来的弟子也相继来开了窟,人们都称赞乐尊和尚,其他的和尚道行都莫高于此僧,以后就叫了莫高窟。
接下来,王静向观众们讲解了邮票在选取时候的考虑因素。
首先,时间方面,以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雕塑为主。因为唐代以前的雕塑更具有质朴的美感;其次,在文物属性上,选取的是比较经典的佛造像;第三,在形象上,选取的是造型优美,以及附色比较完整丰富的形象;然后,在选择的类别上,想给大家多呈现几种不同的佛造像类别,比如菩萨、仕女、天王、佛祖等,能让大家认识到更多的敦煌彩塑;接下来,在角度上,选取的都是同一视平线上拍摄的雕塑的照片,这样四枚邮票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整体性,视觉上很美观;最后,在丰富性上,敦煌经典的形象除了塑像,还有壁画,所以邮票内容在选取的时候也比较关注塑像旁边的环境,不光塑像的造型和颜色要美,最好在塑像的环境当中也有大量的壁画,这样将壁画和彩塑有机地结合表现出来,邮票的画面就会更加丰富与好看,这一点在小型张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王静表示,在选择这套邮票内的塑像时,与敦煌研究院经过了几轮的交流,最终定下了这五枚邮票的内容。
第一枚邮票是属于北凉的一尊交脚弥勒菩萨,这尊弥勒菩萨年代很早,这是首选的一个条件。其次,这是一尊比较少见的菩萨造像,是以一种交脚的形式,这种形式在魏晋时期,特别是北魏,特别典型的一种造像方式。当时的人们在造像的时候,把它塑造成帝王的形象,就是人们把对生活和政权的美好想象投射到了菩萨的身上。菩萨交叉脚的形象看起来有点随意,但又自有威严在其中。最后通过这尊佛像,也能看到中原的传统雕塑艺术和西域的佛教艺术相结合的影子,而且这个塑像所在的莫高窟第275窟,是敦煌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个洞窟。
第二枚邮票是建造于初唐的一尊游戏坐的胁侍菩萨像,而且它是一尊男性菩萨像,这尊菩萨像保存的非常完好,后期未进行过修补,是唐代的原作。它所在的洞窟是在第328窟,这个窟是开凿于唐代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洞窟,同时西壁佛龛的造像群也全部都是唐代的原作,非常具有研究和欣赏的价值。
第三枚邮票是初唐的一尊北方的多闻天王像。首先,选择这座天王像是因为它也是原作,保存非常完整;其次,这个塑像的形象非常地勇武雄健;然后,这个塑像所在的322窟里面所有的塑像和壁画也都是唐代原作,非常宝贵;最后,可以看到这个天王像有一种动势,跟前面两尊静态的菩萨在一起,整体画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形成了呼应关系。
第四枚邮票选择的是盛唐时期修建的一尊呈跪坐形式的供养菩萨。这尊菩萨像所在的第384窟,在盛唐并没有一次性修建完成,到了中唐慢慢地续修完成。因此这尊供养菩萨的形象体现了唐代丰肌秀骨的典型特征,从这座佛像身上,能看到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一个盛唐典范。
小型张选取的是“网红窟”第420窟中的一个佛龛,它是现存最好、最经典的三龛殿堂窟。所谓“三龛窟”就是指在洞窟当中有三个佛龛,并且是一个覆斗形的窟形。小型张中的这个洞窟大约开凿于隋代中期,这个窟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的洞窟,而且雕塑和绘画非常精致,在隋代众多洞窟中,基本没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同时,这是隋代艺术成就中非常重要的标杆,在中国艺术史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王静还向大家分享了其他的两尊没有放在邮票上展示的佛像。
首先是第158窟中的涅槃像,当时在北京的莫高窟的展中,这个涅槃像就是在正对大门的位置,大家一走到展厅就能看到的非常经典、非常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一个大佛涅槃安详的睡姿形象。涅槃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涅槃时候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睡佛的形象。在莫高窟当中表现涅槃主要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壁画的形式来呈现,通常称为“涅槃变”;第二种就是壁画和雕塑相结合的形式,比如说148窟、158窟。
第二件塑像是位于第130窟的一个巨型倚坐弥勒像,这个佛像是仅次于高35米多的第一大佛像——北大像,因为它在北大像的南边,所以这座佛像被称为南大像,同时在唐代文献中也称其为“南大像”,后续大家就延续了这种说法。古代的匠师在建造过程中考虑了人们仰望这尊佛像的时候的视角,因此刻意地放大了这尊这个大佛头部的体量,这个佛像通高是26米,但是它的佛头就高达7米,所以,这样的造像结构使得邮票设计的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也很难与其他邮票放在一起和谐的展示出这座塑像的完美形态。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座涅槃像和南大像没有在邮票中表现,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是这个小小的遗憾背后也体现出邮票真正的艺术,每一套邮票的背后都凝聚了邮票编辑和邮票设计者的匠心、精心和用心,最终给邮迷朋友们一个完美的票面呈现。
通过此次大咖说邮,我们可以看到这套邮票的设计在画面形式和色彩上,与第一套《莫高窟》邮票保持了高度的统一。邮票图案充分展现出塑像拙朴厚重、恢宏古雅的肌理和形态,小型张则重点表现了三龛殿堂窟的窟形特点,突出了莫高窟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更多的邮票细节希望大家拿到实物后再细细发掘。
关注这套邮票的朋友们,请关注中国集邮网上营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