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16:35
“声音树洞”
再次开启
人们总说
父爱如山
父亲的爱深沉厚重
是成长最坚实的依靠
在写信人博雅眼里
多年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父亲
更像一本读不完的书
打开《父爱这本书》
博雅写下了一份深情的倾诉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亲爱的老爸:
见字如面,展信舒颜。
现在夜深人静,看着熟睡的小宝,不由地想起小时候依偎在您身旁的自己。我轻轻来到书房,重温了您在五年前春季写的两篇文章。今夜我想将心里话写给您!
您跟我讲过,五十多年前,还未满十岁的您在路上意外受伤,被一位不留名的好心人抱着一路奔跑到医院,才化险为夷,捡回一条性命。按您的话说,是因为长辈们的积“善”之举,才让您从命运的手中“赚来”半个多世纪,这也才有了如今的我。所以从我有记忆以来,您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您带领妈妈和年幼的我到儿童福利院和盲校做志愿者、给盲人朋友们筹备鼓号队、筹办音乐会、建起盲人足球场、门球场和200米的塑胶跑道……这些善举,您一做已经三十多年。
老爸,谢谢您将“善”的种子播种在我的心田,让我懂得什么是“动机至善”,什么才是真正的事业。您的所作所为对社会有贡献,您的善举和付出,让需要帮助的人们安定下来,这是事业,也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大爱:对社会多一点热心,对生活多一点热爱,对处境多一点乐观。
初中的时候,我就在您的支持下独自到北京求学。这是我开启住校生活、学习最刻苦、最勤奋的几年,也是我很想家的几年。那个时候,每当收到爸妈和家人们的来信,我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字一句地读,有时也会在夜晚的时候,在被窝里再读一遍,不知不觉鼻子一酸地想念您们。虽然很早离开家,但现在,已为人母的我还是会和爸妈撒娇。您说,“你们小俩口带着娃在外地生活挺好”,可是,老爸,现在没有什么地方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好的了。人到中年才更能体会,“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路”,能陪伴您是一种温暖和幸福!
今晚的感慨有点多,虽然面对面也能聊,但好像文字显得更清晰和温婉些,就像我珍藏着您好多封书信一样,我还时不时拿出来回味。
都说父爱如山,在我的心中,您不仅是一座山,还是一棵松,也是一本书,那么的深沉、厚重。老爸,女儿爱您,我们爱您!
爱您的女儿 博雅
2024年6月6日
下面这封信
同样由女儿写给父亲
写信人谢茹新的父亲
还兼任着“母亲”的角色
他刚毅、坚韧
也温柔、细腻
如今
茹新的父亲已经离世
直面生命的告别
她把思念与回忆封藏进一封家书
《给天堂的父亲》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亲爱的爸爸:
您好吗?
今天提笔给您写信,我知道无论是我读给您听,还是寄给您,您都不会收到了,但是又真的很想念您,所以写信给您。
我们的家庭是中国最普通的家庭,您也是中国最典型的父亲:淳朴、诚实、坚毅。您不善言辞,但对我和弟弟却是严厉中带着关爱。妈妈身体残疾,没有经济来源,整个家庭都靠您来维持。
您虽脾气不太好,但我们做错事,您向来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我们,您说的每句话我们都记在心里。上学时,我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数学学得不好,遇到难题总得找您解答。爸爸,您每天工作那么辛苦,还要操心我和弟弟的学习,现在想来,觉得很是对不起您。
您是个看起来很粗心的人,但长大后,我知道,您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羡慕邻居家小朋友的玩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您下班回家,手里拿着两个小盒分别给我和弟弟,打开一看竟然是我们喜爱的那个玩具,当时我们心里非常高兴、爱不释手。这件事在我心里记忆最深。
爸爸,您为我们家过度操劳,严重透支了身体,过早离开了我们。得知消息的那天,我甚至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当时,真的不知家里没有您在,妈妈、弟弟和我将来该怎么生活。
爸爸,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想念您,很后悔那时不能帮您分担家庭的压力。唯一欣慰的是,除了学习,我和弟弟没给您添过其他麻烦。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您从小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家风家教。
爸爸您放心,我和弟弟已经长大成人,能为家里分担一切,能照顾好妈妈,我们非常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天。
爸爸,还有很多话想对您讲,但今天只能写到这儿了,因为我的眼泪已经溢满眼眶。如果有来世,愿我们还是一家人,我和弟弟还要做您的孩子。
此致
敬礼
女儿
如果说母爱是和煦温暖的太阳
父爱则更像夜空中的月亮
含蓄内敛
又淳朴深沉
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
父亲默默调整着他们爱的方式
无言守护
长久陪伴
来评论区
聊聊你心目中的父亲
那些不曾说出口的牵挂
那些隔着时光回望才读懂的温柔
......
继续分享你和书信的故事
你的互动留言
将有机会在明天的节目中播出
你有想要表达的思念吗?
你有想说却无法诉之于口的话吗?
贴上邮票
也寄给《你好 展信佳》吧!
来信请寄
每周六下午
你的来信将有机会在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节目中播出
点击下方按钮
重温上周来信
↓↓↓
常常来信吧!
《你好 展信佳》
这个“声音树洞”
永远为你敞开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中国邮政报
编辑:刘炳如
校对:张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