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韵今辉:跨越千年的中华文明纪念封发布活动

[日期:2024-05-30]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 [字体: ]

图片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古韵今辉:跨越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纪念封联合发布会,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系列活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令耘、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力、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赵爱国、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原局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兼院士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谢鹏云等出席了活动。


图片


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开设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今天正式面向公众首次开展。它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的博物馆,首展包括1个主展览和5个专题展,总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助力科学传播,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特联合发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该封纳入中国集邮科技教育编号纪念封系列。计划今后将陆续发行科学家系列专题纪念封。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系列邮品第五辑的纪念封与个性化邮票本册于今日同步发行。第五辑纪念封一套9枚,主题分别是:应县木塔、干支、经脉学说、养蚕、缫丝、提花机、增乘开方法、髹漆、顿钻,分别类属于土木工程、天文、医药学、农学与纺织、数学、材料与制器、机器与仪器。其中,“应县木塔”采用隐形荧光油墨印制,在紫光灯照射下,将这座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内部构造清晰呈现眼前,塔内贡奉的佛像也跃然纸上,庄重精美地展现了被誉为中国古代最迷人的木构建筑之一——应县木塔;“缫丝”则采用丝绸质地纸张印制,为大家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丝质触感。


在纪念封解读环节,邀请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设计师杨志英、《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及本票册设计师张庆锋及项目经理薛媛媛就设计理念、亮点进行介绍。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辉副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就提花机发明创造进行讲解。宛若一场求知若渴的科学传播会堂。


活动当日还组织了小型邮展,邮展专题有:中国现代科学巨匠的光耀封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纪念封专题、《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第一至五辑、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纪念邮品。展出的珍品中有朱光亚院士等科学家亲笔签字的首日封,以及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首日封邮展获奖邮集。


本次活动,旨在向公众呈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和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中国科学家精神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共同致敬那些为中华文明科技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技工作者;并期待古今先贤的智慧和创造,能够成为激励当代人持续创新的动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承办。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六辑,将于今年9月全国科普日前后发行,主题分别为:十二等程律、都江堰、圭表、针灸、猪的驯化、盈不足数、雕版印刷术、扇车、胸带式系驾法。科学家主题系列纪念封也将陆续发行。敬请关注。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整体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封面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内页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邮戳戳印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之一:采用丝绸质地纸张印制的《缫丝》纪念封面局部示意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之一:《应县木塔》纪念封面采用隐形荧光油墨印制工艺,紫光灯照射下效果示意效果图

图片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之一:《应县木塔》纪念封内页采用隐形荧光油墨印制工艺,紫光灯照射下效果示意效果图

图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动画——阿凡提的故事》邮票原地谈
下一篇:《中马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系列邮品介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