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不少打工人总习惯把旅途安排和“打卡”挂起钩来。他们总希望能多走几个景点,用相机记录自己和景点的短暂联系,以免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假期。
然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旅行最重要的事不是和名山大川合影留念,而是在景区中四处搜寻设计精美的纪念印章。

“游客照虽好,但最终的命运约莫还是躺在收藏夹吃灰;印章小小一个,却在被我亲手盖下的那一刻承载着我和某个地方最私人的联系。”
爱上“盖章式旅行”的人在经过景区的售票处、文创店和休息站时,一定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双眼扫描每一个角落,寻找各色光敏章、胶章、木章、免费章、消费章、套色章、滚轮章……


以往,印章常常是各种旅行纪念品上的点缀,但当精美的印章越出越多,年轻人逐渐发现,印章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让它们堪当主角。
来自河南的绵绵今年31岁,作为多年的手账人,她本就对收集景点的纸质门票、宣传折页等纪念品情有独钟。今年2月,她在河南博物院游玩时偶然发现了几枚精美的纪念章,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拍下的照片还需要洗印剪贴,而印章不需要二次加工就能让手账画面很有设计感,作为一个能高度概括景点特色的存在,印章又往往最具有纪念价值。于是,在6个月的时间里,绵绵盖满了100多页的A5活页纸,收集了近一千个章。

热衷于“盖章式旅行”的年轻人或许对于印章类型各有偏好,但他们一定会将盖章融入自己的每一趟旅途中。

和不少章友一样,绵绵用“痴迷”二字形容自己对盖章旅行的喜爱。今年暑假,她带着儿子在广州住了20天,基本上每次出门都是为了盖章。最多的时候,绵绵一天时间跑了6个景点,盖了48个章,手都盖麻了。
除了手账人以外,集章爱好者中的另一主要群体就是集邮爱好者。来自广州的Leo从小便喜爱集邮,7年前在广州新年花市买下自己的第一本盖章本后,盖章便成为了他到访邮局的另一大理由。
“博物馆章虽好,但游客始终占多数,无法静下心来盖章。”而在邮局中,他可以一个人面对着几百个印章,一次性盖个爽。

然后捧出一盒印章,按一定顺序拿起一枚蘸取自己带来的“私家印泥”,在事先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试盖。
在草稿纸上调整印章角度和印泥颜色的深浅后,再小心翼翼地在盖章本上比画好位置,快而稳地垂直印下。爱护印章是所有集章人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轻拿轻放是章友们心照不宣的盖章礼仪。为了防止磨损,盖章时只能用手指稍加用力向下稳压,然后迅速提起,并将印章放回原处。

社交媒体上关于盖章的攻略层出不穷,从纸张分类到印泥选择面面俱到,但Leo对于这些承载印章的工具并不太在乎,他更关心的是盖章时的体验。
“盖章是一项需要专注力的、私人的活动,每一枚印章都要认真对待、仔细操作,而我更愿意独自享受这一刻。”Leo解释道。

爱上盖章旅行的年轻人,在乎的往往是经历而非结果。
虽说“跟风打卡”是不少集章人开始盖章的初衷,但真正入门之后,集章人不难发现,他们在收集印章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作为印章的一部分而被记录,并在下次被翻阅出来时,带来最鲜活生动的回忆。

只要盖章带来的是纪念的温暖而不是完成任务的快感,这趟旅行就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