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今年的立春与元宵节两个节令紧紧相连,可谓喜上加喜。中国集邮祝大家节日快乐!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宫廷为了弘扬佛法举办的“燃灯表佛”仪式,历经汉代、南北朝和唐宋,逐渐从官方活动发展为民间的重要庆典。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并被发扬光大。所以,元宵节在民间又被称为“灯节”。明代的元宵节自正月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2018-4 元宵节
设计者:李涵(邮票)
发行日期:2018年3月2日
节日期间,处处张挂彩灯,人们通宵达旦,白日逛街,夜晚赏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亮如白昼,繁华热闹。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笼,有动物、花卉、人物、神话故事多种题材,制作精美、工艺复杂,不愧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华章。
2006-3 民间灯彩
设计者:尚予
发行日期:2006年2月12日
T.60 宫灯
设计者:邹建军
发行日期:1981年2月19日
个27 张灯结彩
设计者:陈国进
发行日期:2013年3月3日
元宵节不仅仅赏花灯,还有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耍龙灯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元宵节》版式二的边饰通过民间剪纸的方式,展现了元宵节这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既质朴又亲切。
2018-4 元宵节(版式二边饰)
设计者:于平、任凭
发行日期:2018年3月2日
2007-8 舞龙舞狮
设计者:姜伟杰、尼娜·努尔斯安娜(印度尼西亚)
发行日期:2007年4月13日
北方“摇”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在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应该是汤圆的前身。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1988年发行的《欢迎台胞探亲旅游》的纪念明信片上,高悬的龙灯、香气扑鼻的水仙、一碗甜糯的汤圆营造出了浓浓的团圆味,表现了两岸同胞的同根同源。
JP13 欢迎台胞探亲旅游
设计师:卢天骄、万维生
发行日期:1988年2月10日
历代文人骚客对元宵节热闹非凡的场面都不吝辞藻。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唐寅、李商隐都以元宵节为题写过诸多佳作,其中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为脍炙人口。
2012-23 宋词
设计师:高云(邮票)、夏竞秋(版张边饰)
发行日期:2012年8月31日
在元宵节猜灯谜、出灯联也是文人雅士娱乐助兴的方式。《红楼梦》里也多次描写过元宵节,用以推动故事的发展。第二十二回描绘了贾府过元宵节猜灯谜的场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二)小型张
设计者:萧玉田
发行日期:2016年6月18日
提到元宵节的典故趣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定榜上有名。相传北宋一位名叫田登的太守,蛮横无理,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他名字中“登”字同音的字便会被打板子。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到来,依惯例,城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前来观灯。为了避免用到“登”的同音字,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平时备受欺压的当地百姓看到告示,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004-5 成语典故(一)
设计者:李永清、李国柱
发行日期:2004年4月2日
现在过元宵节与古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各处闪烁的彩灯,都可以游玩至深夜,但中国人对元宵节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寄托,他代表着团圆、温暖。“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是元宵节最动人之处。
正月里的第一轮满月,希望每个人都满面春风,饮酒作乐,生机勃勃,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