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邮博|创新形式学党史,方寸天地守初心 ——外交部亚洲司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日期:2021-08-14] |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8月13日,外交部亚洲司党委书记、司长刘劲松率部分司党委委员、各支部党员代表参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通过邮政邮票发展历程,回顾辉煌党史,感悟初心使命。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张玉虎,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党委书记、主任(馆长)张力扬陪同参观。


百年党史,记忆“邮”新。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亚洲司一行仔细观赏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性邮票,认真聆听背后的党史故事。一枚枚邮票承载着历史,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形象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直观方式加深了大家对党各个时期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建设成就的理解。
以邮为媒,学史力行。亚洲司一行重温了革命时期交通邮政人“保守机密,人在文件在”“排除千难万险,勇往直前完成传递任务”的英勇事迹,也被当代乡村邮递员“只要有邮件,邮车就得走;只要有人在,邮件就要抵达”的坚守深深感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邮票这一特殊载体,让书本上的党史变得鲜活生动,更加深入人心,也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正如邮政邮票是沟通世界的重要纽带,外交官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联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刘劲松司长表示,外交和邮政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友谊的使者,做的都是促进信息交流、增进人心沟通的工作。外交和集邮也有很多共同点:首先,集邮要有爱心和耐心,着眼长远,舍得投入,锲而不舍,甘于寂寞,国与国关系何尝不是如此;第二,对集邮者来讲,新邮票要关注,老邮票更珍贵。中国外交也有广交新朋友、不忘记老朋友的传统,从不喜新厌旧;第三,集邮需要一个开放公平的大环境,需要友好交流和平等交换,需要既让自己满意也让他人受益。外交同样如此,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利己主义,无论在集邮界还是国际社会,都不受欢迎。
张力扬书记、馆长表示,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深入发掘邮政、邮票红色资源,不断赓续红色血脉,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入列新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博物馆倾力策划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交通邮政”专题展等系列展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邮政是沟通世界的纽带。我们愿同外交部亚洲司加强联学联建,用邮票服务外交事业发展,共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