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1025期 立秋│趁窈窕秋色 享风味人生

[日期:2021-08-07]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编者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去岁“立秋”始,二十四节气系列内容正式与大家见面。我们在梳理节气特点、物候知识、先哲诗句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对四季流转的感知,增进了对色彩方位的体认,增进了对古圣先贤的认识;我们也加强了对邮票背后故事的揭秘,加强了与集邮爱好者的沟通,得到了“中国邮政新闻宣传新媒体最佳作品奖”的青睐,为“以邮为媒”坚定集邮文化自信迈出了坚实步伐。


又到一年“立秋”时,节气有更替,四季又轮回,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也将推陈出新,以即将发行的2022年版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历史文化人物》为创意起点,以邮票为媒,将节气与历史、节气与典故、节气与人物相结合,通过一个节气引出一个典故,通过一个故事体现一位人物,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与大家一起赏邮票之美、志岁时之嘉、契古今时空,沐慧乐年华。

图片

8月7号,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到来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迎秋于西郊”的仪式。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的习俗。


图片

2018-21《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

(6-1)立秋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8年8月7日

(这枚邮票表现了立秋这天一家人围坐“贴秋膘”的温馨场景。)


何谓“贴秋膘”?原来古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进补”。说白了,“贴秋膘”就是提醒您,该多吃点了。


在如今的时代,吃饱容易,而吃好吃出特色吃出格调便没那么简单。对于一桌丰富的肉食,素食主义者一定不屑一顾;而一餐精致的素斋,肉食主义者肯定觉得味同嚼蜡。土豪沉醉于燕窝鲍鱼,养生者热衷于野菜粗粮,众口难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的格调,与诗词、音乐、艺术并无不同,其核心是个人对于人生、自然、世界观念的浓缩,是一种结晶化的审美情趣。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位格调足、品位高的能人儿,跟着他,不仅能吃得与众不同,说不定,还能吃出文化味儿


在中国邮政历年发行的邮票中,还真有这么一位高人。此人会写诗,善属文,是伟大的书法家,也是留下千古绝句的词人;是建筑,会酿酒,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饕;是士大夫,当过皇帝的心人儿,却也能和三教九流打成一片;是政治上的固执己见者,也是生活中随和的乐天派——他就是世间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的苏东坡。


图片

2015-27 诗词歌赋

(4-2)东坡填词

设计者:冯远

发行日期:2015年11月12日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朗月清辉之下,在密州当值的苏轼举杯望天,念及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不禁心潮起伏,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日子紧巴的“大学士”



可能有人会好奇,苏轼这样的文化名人,平日的饮食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生活水平常人难以企及,又如何谈得上跟着他“吃”呢?


元丰三年(1080),经历过波云诡谲的乌台诗案,苏轼勉强保全性命,来到黄州。他的实际身份,等同于一名流官。根据他的官衔,俸禄并不发放实钱,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苏轼本人也感到生活拮据,不得不过上精打细算的日子:每到月初,便取出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悬于屋顶,每日清晨以叉子挑取一串,以作日用,一天花费不能超过一百五十钱。在他写给秦观的信中提到,即便这样拮据的生活也仅能维持一年。原来苏大学士也有过紧巴巴的日子!


图片

2012-23 《宋词》

(6­-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设计者:高云

发行日期:2012年8月31日


被贬黄州后,一天,苏轼来到赤壁,站在矶上,遥想年少时成名的意气风发,青年时“道理贯心肝,道义充骨髓”的理想抱负,中年时为“文字聪明所累”的流离坎坷,俯仰古今,百感交集,挥笔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寄情美食的“乐天派”




初到黄州,烦闷侵占了苏轼的心头。二十年的宦海沉浮,理想、抱负转头空,惶恐、不安填满了他的世界。苏轼不会长时间的自怨自艾,他采取了很多办法排遣内心的愤懑,会前往安国寺学习静坐默修的禅定功夫;会布衣草鞋,出入于荒山大江、修竹古木之间,畅享自然之美;也会挥豪泼洒,成就一幅笔画恣意,落字错落,率意天真书法大作;当然,作为一名资深老饕(苏轼曾作《老饕赋》), 品尝与制作美食也是自我调节不可缺少的。


图片

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6-3)(6-4)《黄州寒食诗》(局部)

设计者: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0年5月15日


《黄州寒食诗》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寒食节当日撰诗并书。诗歌通篇情绪消沉,饱含人生之叹。书法笔酣墨饱,神气充足,恣肆跌宕,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学生黄庭坚曾评:“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武)、李西台(李建中)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提到苏轼和美食,东坡肉的名字自然而然就会浮现于脑海,其色泽鲜亮的外型、引人食欲的香气与酥烂香糯的口感受到大家的追捧。


图片



在现代饮食中,东坡肉的做法十分复杂。一般采用半瘦半肥的猪肉,切成六、七厘米方正形,加入冰糖、黄酒、酱油等十数种调料,经历煮、炖等若干繁琐步骤方成。


苏轼创制东坡肉时,生活拮据到甚至要节食度日的地步(苏轼曾作《节饮食说》)。所以价格贱如泥的黄州猪肉,便成为食材首选。在制作步骤上,苏轼以为关键在于火候,所谓“待他自熟莫催他,时候足时他自美”。只要水净、肉好、火候足,味道便美。苏轼的“东坡肉”与现代“东坡肉”迥乎不同,将简单做到了极致,可味道十分鲜美。据这位老兄自述,早晨起来都能吃上两大碗哩!


可见,吃出“格调”不必追求珍稀的食材,不必追求精致的烹调方式,也不必像苏轼一样,信手为食物配上脍炙人口的诗文——才华横溢的诗人毕竟稀少。最值得揣摩的,是他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苦中作乐的平稳心境,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生活如此,人生如此,“贴秋膘”亦是如此。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很重要,毕竟“心宽”才能“体胖”,“知足”方能“长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我们将于节气当天发布。2022版《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人物》即将开启预售,敬请期待。


海报创意设计:郭志义

撰稿:李康

责编:王钦圢、周凯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故宫里的五大名窑,一个个“展开”讲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银纪念币第二轮预约即将开启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