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1156期 “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开幕仪式在故宫斋宫举行

[日期:2021-05-17]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图片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指示精神,以邮票与文物合璧呈现的形式反映党领导下文物保护文化宣传方面的成就,献礼建党百年,故宫博物院携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联袂主办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开幕式于5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隆重举行。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中国邮政联合举办文化主题展览。展览为期2个月,将于5月1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图片


本次展览由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北京邮来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印制局、中国邮政北京市分公司、中国邮政河南省分公司协办,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主持开幕式。


图片

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主席黄孟复先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先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康宁先生,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原中国邮政邮票总设计师、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主题邮局名誉局长邵柏林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局原局长王国强先生,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永信先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徐茂君先生共同为展览揭幕。


图片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先生在致辞中表示,邮票虽只有方寸大小,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多方面的特色,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名片”。走过近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构宫殿建筑群,还珍藏有186万余件代表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精美文物。因此,体现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故宫古建筑和文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邮票上,发挥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图片

普6 不同图案普通邮票

(6-6)北京故宫角楼

发行日期:1953/3/25

设计者:孙传哲


他回溯了邮票与故宫的渊源1953年,故宫角楼首次出现在邮票上;1982年,明清扇面画成为首次出现在邮票上的故宫文物;1998年,故宫太和殿与法国卢浮宫一起登上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开启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新篇章;2003年,故宫邮局在紫禁城里正式开业。故宫博物院的“宫”字形院徽,是由以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主持设计。故宫博物院中国邮政一直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为提升国家形象助力


他表示,本展览展出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5件文物与相关的1000余枚邮票和设计稿,这是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新的尝试。他希望双方以此为起点,使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在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进程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图片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先生、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廖廷建先生、北京冬奥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先生、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馆长张力扬先生为展览纪念封揭幕。

图片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李象群先生,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夏蒙先生,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丕中先生等领导和嘉宾为“五牛图特种邮票加字小型张”首发揭幕。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任永信先生受刘爱力董事长和康宁副总的委托,首先向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并感谢大家对邮政工作的鼎力支持。


图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而文物是流动的思想,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活化石。邮票与故宫的渊源深厚,1953年故宫角楼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50年代2套,80年代3套,90年代9套,2000-2009年16套,2010年至今每年两套,双方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密切。此次故宫博物院与中国邮政携手举办“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既是贯彻习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学史力行”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向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薄礼。

图片

他向大家介绍本次展览的三大亮点:

第一,特别的形式。故宫与邮政联袂举办文化展览是第一次,文物与邮票同框也是第一次,把与故宫有关的邮票全部展出且设计者悉数出席也是第一次

第二,特别的时间。展览持续2个月恰逢党的生日。

第三,特别的地点。展览在斋宫举办,既代表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也是我们对邮票和文物的一次全面梳理,守正从新


点击视频,了解斋宫的故事


任永信以四组数据来介绍本次展览的具体内容。

第一组数字:“52”+“25”。这次所有涉及故宫的邮票总共52套,全部展出。展出故宫文物25件,其中二级以上珍贵文物19件,如此规模的文物展出并不多见,足见故宫对这次展览的重视和青睐。

图片

第二组数字:“54”+“13”。54件邮票设计手稿和印版集中亮相,13件反映近年来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首日封一并展出,特别是有5套以故宫主要图案元素的首日封,故宫文物邮票已经成为国家交往的重要见证。


图片


第三组数字:“4+4”。4个主题4套邮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许仁龙老师的长城、袁加老师父子的长江黄河9枚长卷手稿带你咫尺间饱览大好河山,孙传哲老师“八纵八横”16枚黄山邮票手稿尽显黄山的千姿百态,让人如醉如痴。展览4个单元,第一单元“江山多娇”7套195枚邮票,全方位展现祖国的繁荣昌盛;第二单元“美轮美奂”5套131枚邮票,阎炳武、刘博《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雕刻稿,王虎鸣《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小型张设计过程稿,再现了紫禁城建筑的无穷魅力;第三单元“大有既藏”通过22件文物和37套1274枚邮票的对照,把《五牛图》如何从故宫的藏品变成邮票的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第四单元“邮传万里”以中外联合发行邮票中的故宫题材为主线,通过7套132枚邮票,展现故宫文物和中国邮票在国家外交、文化交流等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图片


第四组数字:“1+1”。第一个“1”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就是中国邮票的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他也是故宫博物院“宫”徽的设计者,他与邮票结缘,更与故宫有不解之缘;第二个“1”是所有设计过故宫邮票的设计师团队,此次特展,大家有求必应,无怨无悔,令人感动。

图片
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邮票从未缺席。通过“国家名片、紫禁瑰宝”邮票特展,守望初心担使命,守正创新再出发讲好中国故事从讲好文物、邮票故事开始让文物活起来,让邮票火起来。让文物、邮票走进百姓、走进生活,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用得好


为庆祝本次展览开幕,中国邮政特别发行“五牛图特种邮票加字小型张”一枚,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特别限量发行精美纪念封一枚。

图片
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原副司令员王坦少将,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原政委徐堃大校,蔷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段青山先生、北京邮来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胥杰先生、刚坚集团韩国辉先生以及来自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领导出席,许仁龙、袁加、马刚、刘向平、陈楠等艺术家,中国邮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中国邮政、中国集邮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前辈,李近朱等集邮专家,邮票设计师阎炳武、王虎鸣等代表,以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新京报、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集邮报等邮政媒体的新闻媒体朋友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结束后,中国集邮的老前辈刘绪湘专门赋诗2021年5月17日观“国家名片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开幕式有感》一首,表达激动之情。

紫禁瑰宝方寸显,

国家名片展非凡。

江山多娇大有藏,

美轮美奂万里传。

文史歌赋高科技,

华夏文明五千年。

中共百年华诞季,

主题特展献经典。




BTV新闻频道报道

东方卫视报道

本次展览还开发了相关集邮品、文创产品等。展览现场不设置销售,感兴趣的公众可通过关注中国集邮订阅号、中国集邮总公司京东旗舰店及“故宫主题邮局”线上商城购买您喜爱的产品,了解更多展览信息和特色文创产品。


图片

中国集邮订阅号

图片

中国集邮总公司京东旗舰店

图片

故宫主题邮局线上商城




展览预约参观提示


1、“故宫博物院网络售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为预约故宫博物院门票的唯一官方途径,实行实名制预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为唯一入院凭证,须凭有效证件入院。


2、“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展期为2021年5月18日至2021年7月18日,不单独售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展览实行预约入场,每日预约接待观众3000人,额满为止。


3、观众可在“故宫博物院网络售票网站”(https://gugong.ktmtech.cn/)或微信服务号“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使用第二代身份证或护照信息实名预约参观该展,也可在展厅门口扫二维码现场预约。展厅门口核验时须本人持与预约时预留证件号码相符的身份证件。





摄影:王宏伟

撰稿:周凯、倪晨

图片编辑:王国政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普通邮资明信片即将发行
下一篇:《家书》普通邮资明信片和普通邮资邮简即将发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