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社会经济较为发达,邮政业务繁忙,邮资机使用较为广泛。在上世纪40年代,福州、厦门已使用了邮资机。到80年代,随着我国邮政大批量引进邮资机,福州、厦门等地较广泛地使用邮资机。近几年来,福建地区与全国各地一样邮资机的使用得到大普及大发展。本文对福建地区邮资机符志的款式及邮资机的使用发展史作一简介。
早期(1936—1980):全省仅有两台邮资机
1936年,中华邮政决定进口邮资机,建立邮资机服务系统。由于种种原因,从国外购置的第一批邮资机迟至1947年才抵达我国,这批英国Universal Postal Frankers邮资机公司生产的Multi-Value型邮资机共36台,被配置于包括福州和厦门在内的全国约二十个城市的主要邮局,其中福州、厦门各分配到1台。
这种邮资机采用“小雁图”邮资机符志,它由右边的邮资戳和左边的日戳组成(图1)。日戳双圈,圈间上下方分设中英文地名。邮资戳呈邮票状,右上方绘有小的飞雁图,其左方为铭记“中华邮政”。中部为邮资数值,其标示方式是:可调节的数字4位(这4位数字刻在邮资机印模的可转动的数码转轮上,故可被分别调节),第一位数字若为0,则用星号“*”表示。其前后方分别带有前缀(“$”或“*”)和后缀(“圆”、“分”、“萬元”等)(“前缀”指置于邮资数值前方不能调节的符号,“后缀”指置于后方不能调节的数字或文字符号)。邮资戳的右下方设有“邮资已付”字样。左下角设有邮资机的机号,机号由地名简称(或别称)和带方括号的中文数字编号组成。厦门和福州的那两台邮资机分别被编号为“厦[一]”和“榕[一]”。
据邱振龙在其“大陆解放前后中国邮资机配置及使用情况—福建邮区”一文中介绍,福州大约于1948年11月至12月收到邮资机,但迟至第二年的5月3日才启用。据邮政总局1949年5月19日印发的2004号通令报道,福州邮政管理局启用“榕[一]”、MV4430 号(此为设备编号)邮资机,此机从1949年5月3日至4日以金圆“百元”为单位(后缀),5月5日改为以“萬元”为单位,兼作国外邮资机。实际使用上,因“百元”戳模使用仅2天,未见有实物。由于金元急速贬值,随即改用“萬元”印模,但从实物上看,改用的是“0000”印模,而非“萬元”印模。有趣的是,与众不同,其机号是“榕[1 ]”而非“榕[一]”。图2是一封由福州寄美国航空平信上所盖印的符志,后缀为“0000”。该机于5月18日改为以银元“分”(其下带有一个点号“·”)为单位的印模。图3是福建邮政管理局于5月21日呈报总局函上的此种符志的印样。
据邱振龙文介绍,厦门邮局于1949年2月14日收到邮资机,原规定由包裹组使用,由于包裹业务量很少,而厦门与国外信件来往较多,在请示邮政总局后,决定将邮资机移作收寄国外航空平信之用。福建邮管局5月21日至邮总呈文披露,厦门邮局于5月2日启用邮资机,并遵照邮总供字2143号通令,决定用邮资机印制邮资券使用,并将邮资券的使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邮件。但实际上未见有5月2日首日使用的实寄范例,图4为5月2日盖印的邮资机戳样张,盖印在淡绿色底纹的纸签上,其后缀为“00圆”。“样张”二字是用钢笔写上的,且带有面值,与一般样张用“0”邮资不同,比较特别。
邱振龙在文中根据一份厦门邮局填报的邮资券印制、实销和注销的每日旬报表资料,得出如下结论:5月19日该机已改用“萬元”印模印制邮资券,图1为邮资券的图样。5月20日将日期字钉撤除或将日戳部分撤除仅留有邮资戳。图5为撤除日期字钉的邮资券,盖印在淡蓝色底纹纸签上,其上盖有5月21日厦门日戳;图6为撤除日戳部分的淡蓝色底纹邮资券,盖销有5月22日厦门日戳。5月23日后缀改用银元“分”,其下带有一个点号“·”(但在5月23日和24日两天,“萬元”与“分”两种后缀的邮资券同时使用)。图7为贴于一件寄往福州的信函上的淡蓝色底纹邮资券,盖销有6月1日厦门日戳。6月6日起邮局奉命重新恢复日戳部分或日期字钉,图8为贴于一件寄往香港的信函上的邮资券,日期为7月13日,盖销有同日厦门日戳。旬报表仅填写至1949年9月14日,其间除6月8日至26日由于邮资机修理停用外,具有银元“分”后缀的邮资券均在使用。至于何日停止使用则不得而知。
中华邮政时期福州和厦门的邮资机的使用有以下几个特点:两地邮资机收到后搁置了三个月至半年才迟迟启用;福州以邮资机符志形式使用,而厦门主要以邮资券形式使用;厦门邮局使用较福州邮局普遍,但总的来说福建地区邮资机的使用率不是太高,然而正因为如此,这些符志现时就显得十分珍贵。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大多数城市的邮资机均将铭记改为“中国人民邮政”,继续使用,但未见这一时期福州和厦门的邮资机符志。不知两地邮资机的下落如何。
中期(1981—1999):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邮资机服务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新中国相继从瑞士、美国等国进口了大批新式电动邮资机,全国各地主要邮局陆续配置了邮资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邮资机业务系统,邮资机使用日见普及,并统一使用了新式邮资机符志,这标志我国邮资机业务进入一个新时期。
新启用的邮资机符志为不等距三格式,其邮资戳从上至下分为三格,分设铭记、邮资数值和“邮资已付”字样,机号竖列于中格的右侧。机号的格式一般为:城市的简称(如厦门为“厦”)+阿拉伯数字编号。邮资机符志日期的“月”、“日”有3种标示方式:A式“月”、“日”各为2位数,十位数可标“0”;B式十位数可空缺;C式“月”的十位数可空缺,“日”的十位数可标“-”。
在这一时期福建地区购置使用的邮资机估计不少于50台,主要是瑞士、美国和法国的邮资机。不同厂家生产的邮资机所盖印的符志式样不尽相同。
一、 哈斯勒类邮资机符志
由瑞士哈斯勒(Hasler)公司生产的Mailmaster 型邮资机盖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种邮资机率先被引进使用。其邮资戳的规格为30×27mm,铭记为“中国人民邮政”,邮资数值整数、小数均为2位,右侧机号仅列数字编号。日戳双圈,直径27mm,圈间上下部分设地名和邮政编码。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代标出后2位,日期标识C式(图9)。另有机号位置呈墨块状者(图10)。均仅偶见用于福州。
二、 必能宝类邮资机符志
由美国必能宝(Pitney Bowes)公司生产的二种型号邮资机盖印。上世纪80年代引进,使用至今。其特点是,若邮资数值最前一位数是“0”,则“0”被三条平行的波纹线替代(图11)(图12所示符志,其邮资数值的十位数不是“0”,故无波纹线)。铭记为“中国人民邮政”。日戳双圈,较小(直径23.5mm),圈间下部设邮政编码。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份标示后2位,日期为C式。
1、6300型符志:邮资数值整数、小数均2位。有3种式样:
A、邮资戳较长(33×23mm),使用较广(图11)。其中少量机号位置呈墨块状者(图13)。
B、邮资戳较短(30×23mm)(图12)。均见用于厦门地区。
2、A900型符志: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规格同6300型A式。见用于厦门地区(图14)。
三、 新邮类邮资机符志
由法国新邮(Neopost)公司生产的二种型号邮资机盖印。其特点是邮资数值前方的三条平行的波纹线较短并相互较为靠近。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份标示后2位,日期为C式。
1、Electronic型符志:邮资戳28.5×26mm,铭记为“中国邮政”,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但小数第二位固定为“0”,不能调节,无机号。日戳单圈,直径28mm,地名与局名字体较大。使用较广,见用于福州、南平等地(图15)。
2、5500型符志:类似Electronic型符志,但邮资数值整数、小数均为2位。有两种式样:
A、邮资戳较大(30×27mm),铭记为“中国人民邮政”,有机号。日戳较小(24mm),双圈,圈间上下部分设地名和邮政编码。仅见用于厦门地区(图16)。
B、邮资戳较小(28×26mm),铭记为“中国邮政”,无机号。日戳较大(28mm),单圈,上下部分设地名和局名。仅见用于福州地区(图17)。
在中期,福建地区大约使用五、六十台邮资机,这些邮资机基本上都设置在福州、厦门两大城市,其中福州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厦门约占三分之一。邮资机的机型以新邮类(主要是Electronic型)和必能宝类(主要是6300型)为主,前者约占近60%,后者约占30%。在我国,这一时期引进的新邮类邮资机数量很少,福建地区引进使用如此多的新邮类邮资机,这是的其特点之一。1992年1月颁发的《邮电部关于进一步推广邮资机的通知》中规定,“为了有利于维护和管理,各地推广的机型应以一种系列为主,型号也不宜过多”。遵照这一通知,福建地区的新邮类邮资机集中在福州使用,必能宝类邮资机则集中在厦门使用。
近期(1999—):邮资机业务更大发展
1999年,国家邮政局决定逐步取消“邮资已付”戳,改用邮资机处理大宗邮件,大大加速了我国邮资机的推广使用。与全国各地一样,福建省邮资机业务也步入了一个新时期。同年7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邮政日戳的新规定,推行邮资机符志的新格式。新式符志取消“邮资已付”字样,将机号由中格右侧挪至下格。机号的格式改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汉字简称(福建为“闽”)+地市局和县局的英文字母代码+阿拉伯数字编号。铭记均为“中国邮政”。按照惯例,新购置的邮资机使用新式符志,原有的邮资机继续使用旧式符志。在这一时期,福建地区原有的邮资机绝大多数仍在继续使用,又适应形势需要陆续购置上百台新式邮资机投入使用,新式符志最早启用于2000年。
一、 哈斯勒类邮资机符志
由瑞士哈斯勒公司生产的二种型号邮资机盖印。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日戳直径27mm,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份标示末2位,日期A式。
1、200plus型符志:邮资戳32×27mm,中格的右侧涂有墨块,日戳双圈。仅见用于厦门(图18)。
2、F304型符志:邮资戳30×27mm,日戳单圈。仅见有福州的“AA9”号机。
二、 新邮类邮资机符志
由法国新邮公司生产的三种型号邮资机盖印。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代标示后2位。
1、5400型符志:邮资戳28.5×26mm,日戳直径28mm。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日期为C式。仅见用于泉州、福州(图19)。
2、SM78/94型符志:规格较小,邮资戳26×24mm,日戳直径24mm。日期为B式。
A、邮资数值整数、小数均2位。铭记字体为等线体。使用较广,见用于福州、闽清、三明、五夷山等地(图20)。另有铭记字体为仿宋体的,框线较粗者,仅见用于福州(图21)。
B、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机号字较小,为等线体。仅偶见由于泉州(图22)。另有一式,其机号字较大,英文、数字字体也有不同。仅偶见由于泉州(图23)。
三、 友联类邮资机符志
由德国友联(Francotyp-Postalia)公司生产的二种型号邮资机盖印。邮资戳30×25mm,日戳直径25mm,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字笔划粗大。
1、 Jetmail型符志:由Jetmail型数码邮资机喷墨打印,红褐色。日期顺序为“年、月、日、时”,共10位数字,日期A式。在日戳与邮资戳之间设有8位数的邮件流水号,竖列。使用较广,见用于福州、蒲田、晋江、厦门、南平、福鼎等地(图24)。
2、 EFS-3000型符志:邮资数字字体扁长。日期顺序为“日、月、年”,年代示末2位数,日期B式。戳内汉字为宋体,字体较小。使用很广,见用于福州、蒲田、晋江、厦门、泉州、漳州、龙岩等地(图25)。另有一种汉字为仿宋体,字体较大,“¥”符号较细。见用于福州、厦门、宁德等地(图26)。
四、沪邮类邮资机符志
由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生产的YSZ301型邮资机盖印。邮资戳29×28mm,铭记为宋体,邮资数值整数、小数均2位。日戳单圈,直径25mm,地址为仿宋体,字体较大。日期顺序为“年、月、日”,各2位。仅见用于厦门(图27)。有趣的是福州使用的符志,其邮资数值前方的人民币符号“¥”缺失(图28)。最早用于2003年。
五、湘邮类邮资机符志
Copote型符志:由湖南湘邮科技研制的Copote型系列数码邮资机盖印。其符志由电脑控制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油墨不用红色而用蓝色,很有特色。邮资戳规格为30×24mm,邮资数值整数3位、小数2位。日戳单圈,直径26mm,日期顺序为“年、月、日”,共8位, 日、月标示方式为A式。铭记字体为宋体,地名为仿宋体。2006年启用,见用于泉州、龙岩、宁德等地(图29)。
六、自助寄信机标签
2002年福州设置了一台自助寄信机,与北京自助寄信机一样,原本可打印邮资标签贴于邮件使用,但由于未经国家邮政局批准,只能实行过渡收寄,寄机器打印不作邮资凭证只标明须纳邮资金额的邮资过渡标签,寄信时另需贴用邮票或盖印邮资机符志(图30)。故这种邮资过渡标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邮资机符志。
现行邮资机符志的使用情况
邮资机符志直接盖印在邮件上,称为邮资机戳;对于超厚的邮件不便直接盖印,则盖印在专用的纸签上再粘贴在邮件上,称为邮资机签条(或邮资标签)。福建地区邮资机签条使用的均是白色无底纹不干胶纸签,其规格有下列几种:100×40mm,用于新邮Electronic型符志和友联EFS-3000型符志;80×40mm,用于新邮5500型符志(图17);85×33mm,用于新邮SM94型符志;82×42mm,右侧二角为圆角,用于必能宝6300型符志(图12)和友联EFS-3000型符志。
福建省1999年以前启用的旧式邮资机符志,其机号的设置不很规范,如:有的符志不设机号(图15、图17),有的只有数字编号而无城市名称(图9),有的机号部位呈墨块状(图10、图13)。但从2000年起使用的新式符志,机号设置则十分规范。
我们知道,邮资机符志日戳下方的戳号表示使用邮局(一般为邮政支局)对其所使用的邮资机的编号,一般应按流水数字进行编号,从“1”开始。但有趣的是,不知为何福建邮资机(包括所有新式邮资机和多数旧式邮资机)戳号的编排却别具一格:从“10”开始编号,然后再按“11”、“12”等顺序编下去。如福厦门大宗局的机号为“闽DA1”至“闽DA8”的邮资机,戳号依次为“10”至“17”。各县市只有一二台邮资机,其机号也从“10”开始,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机号多为“10”的现象。总览福建邮资机,找不到一台戳号在“10”以下的邮资机。
万国邮联规定,邮资机符志使用红色油墨盖印。福建地区现行邮资机符志均盖印红色(深红、紫红色),未见有用其他颜色盖印的符志。由于不少邮资机符志日戳中的日期排列是“日、月、年”,与我国习惯不同,极易造成日期,特别是年份数字排列顺序的错误,但福建地区却较少看到日期错误的符志。 福建地区邮资机符志使用上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是:偶见有用邮资数值调为零的符志来盖销邮票,这大多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份,可能是因为节日期间邮件爆满,普通日戳不敷使用而以邮资机协助盖销。图31示一枚日期为2004年1月5日的符志,盖销于贺年有奖明信片的邮资图上。
邮资机符志戳模使用不当会造成文字线框损坏。图32是福州机号为“闽AA28”的符志,其邮资戳下格的边框缺失,机号只剩一个“2”字。图33为同一机号符志,损坏更为严重,其邮资戳竟然只剩下了邮资数值。这种戳模轻易损坏并疏于修理的现象反映了邮政人员忽视邮资机操作技术的提高及敬业精神的欠缺。
1999年以前,各地邮政局或集邮公司热衷于用邮资机戳或签条制作集邮品,福建地区也不例外。如图34是1998年厦门邮政局为纪念海底世界·珊瑚礁观赏鱼邮票发行而制作的邮资机签条纪念封。由于主管部门早就有邮资机符志暂不准使用广告宣传戳的规定,故用红色盖印的邮资机符志本身未设置纪念副戳, 而是在其左侧另外用黑色油墨加盖纪念,从而“曲线”地避免了违规。其它如“民族英雄林则徐”邮资标签邮简等均未设纪念宣传副戳,而是通过纸签上的图案来体现纪念的目的。1999年1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加强邮资符志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不允许利用邮资符志签条制作邮资标签封等集邮品”。此后,福建省仍有个别邮局违规制作邮资标签集邮品,如2001年福州华林邮局的“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纪念邮简等。厦门、莆田的个别邮局曾使用快递(EXPRESS)、特快专递(EMS)等邮政类别宣传戳(图35)。
邮资机的种类与数量
如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邮政相继从瑞士、美国等国进口了大批新式电动邮资机,重建邮资机服务系统。北京、上海等省市在80年代初期率先配置了邮资机,福建省在何时开始配置邮资机,则未见有文献记载。笔者见有一枚福州纪念封,却可据此判断福建邮资机的启用日期(图36)。此封右上角盖印有哈斯勒Mailmaster型邮资机戳,日期是1987年3月2日,封左上方印有“福州市邮政局邮资机首日使用纪念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日”字样。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相信这一日期也就是福建省开始启用邮资机的日期。
1999年国家邮政局推行新式邮资机符志,按照惯例,新购置的邮资机采用新式符志,原有邮资机则保留旧式符志。故而我们可以依据符志的格式判断邮资机的购置日期。邮资机符志刻有邮资机的机号,标明该符志是由哪台邮资机盖印的,也即一种机号,一台机器。若不考虑个别例外,我们可以根据机号的多少来判断邮资机的数量。根据笔者收集的实物估计, 福建省目前使用的邮资机当在210台以上。
在福建省现行邮资机中,1999年以前使用(其符志带有“邮资已付”字样)的旧式邮资机仅五、六十台,1999年以来新购置的约160台以上,占总数的70%以上。作为对比,根据笔者的研究分析,北京、广东、安徽等地,由于旧有邮资机数量较多,1999年以来购置的邮资机数量仅占总数的40%多,而在全国多数地区,新购置的邮资机数量占90%以上。
邮资机主要设置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大中城市,这三个城市拥有的邮资机占全省的50%左右,而福州一地即占30%左右。而其中1999年以前使用的旧式邮资机,90%以上集中在福州、厦门两大城市。
近年来,福建邮政购置的新式邮资机主要是法国新邮公司的SM型邮资机及德国友联公司的EFS-3000型和Jetmail型邮资机。前者约占新购置邮资机总数的20%以上,后者约占三分之二(其中EFS-3000型邮资机占总数的一半左右)。美国必能宝公司的一些型号邮资机(如A900型、DM300型)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购置品种的首选,但在福建未见购置此类邮资机。
参考文献
大陆解放前后中国邮资机配置及使用情况—福建邮区 邱振龙 《中华邮联会刊》 2004年 第九期
《中国邮资机及邮资已付盖印机符志》 Richard Stambaugh著 美国中国邮票会2001年出版
(图略,详见《中国邮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