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原画长528公分,高24.8公分,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201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袖珍织绣长卷
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张择端,也有一说作者不止张择端一人,《清明上河图》历十年画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后为宋神宗向皇后族人所藏。靖康之祸后流入金国。后历经辗转,为南宋贾似道所得。
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至正年间又被调包,流落民间。
明朝初期,由大理寺卿朱文徽、大学士徐溥收藏。1451 年,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溥临终前赠予李东阳,嘉靖三年(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完死后,其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后被娘家外甥王某曾临摩此画。陆完之子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
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手上,明人田艺蘅《留青日札》载严嵩为得《清明上河图》,以1,200百金从苏州陆氏处购得。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
清朝时由陆费墀保存,在上面矜印题跋。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迎春阁内。嘉庆帝命人将其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一书之中。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二难,但均未受损。
1924年曾被溥仪和两幅仿作一起带至东北,但溥仪也不知何者为真品。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当成赝品处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杨仁恺等人从库房的赝品堆里鉴定出真迹,后藏于北京故宫。文化大革命中,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资料载,仅清代皇宫所藏的摹本就有12幅。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中国内地藏10余幅,台湾藏9幅,美国藏5幅,法国藏4幅,英国和日本各藏一幅,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至于流传到社会上还有多少幅,没有人能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