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钱币收藏专家窦海表示,银元不仅只有“袁大头”,从明代崇祯四年起,先后发行了各种银元640余种,其中以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银元居多。两者相比,晚清银币的价值要普遍高于民国银币,因为发行量和存市量相对较少,价值相对较高。
银铸币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十六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开始流入国内,当时被称为“洋元”。
虽然流入较早,但官铸银元始于1890年,当时在广东省铸模成功后,湖北、江苏、福建、直隶、奉天和吉林等省先后仿效铸造银元。而且,在1910年9月,清政府还发布了“币制则例”,规定以银元(含银七钱二分)为国币,首次应用于流通。
“鼓铸银元,这是最初的传统制作工艺,但从光绪八年(1882)开始,吉林机器局采用机器自铸银元。”窦海介绍,有一种银元叫龙洋,便起源于这一时期。当时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广东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光绪元宝”,上圈有“广东省造”,下圈有“库平七钱二分”,背面镌有龙形及一串英文。
从此之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称为龙洋。但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
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 :
银子可分为足银和纹银两大类。足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称足银。纹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的称纹银,也称“925银”。纹银通常是用92.5%银加入7.5%铜混合成。由于掺入了铜,其制成品在打磨后的光泽,比足银更加耀眼明亮。在明代,纹银是表示品质优良的好银子,但无具体的标准。到了清代才把纹银作为银子成色的标准,法定标准含银量为93.5347%。
这枚明代“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直径约5厘米,边缘厚度约0.2厘米,中间厚度为0.35厘米,重量为33.8克。面文中间为楷书直读“大明弘治年”,两侧分别为“纹银”、“一两”。背文为一硕大的篆书“寿”字。楷篆两体,端庄娟秀。“弘治”二字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铸“弘治通宝”小平钱中的一个版别风格甚为相似,颇具明代书体特点。包浆深灰色,陈旧老成,字口边缘光滑,磨损自然。钱风朴实无华,无任何纹饰。这是一枚最早使用“纹银”字样的银元。
明代一斤等于585.769克,一两应为现在的36.1克,此币的重量应为八钱六分二厘,所以面文上的“纹银一两”是记值,并非记重,即它可以按纹银一两的面值在市场流通。 这种仿西洋铸制银元也可称为银饼,清道光年间有福建漳州军饷银饼、台湾寿星银饼,咸丰年间有王永盛银饼,这枚弘治寿字银饼要比上述银饼早了三百多年。所以,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我国一枚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元。
提到银元不能不提到袁大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银元货币,因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故此又称“袁大头”。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
虽然“袁大头”在市场上较常见,价格不是很高,但由于停止流通的时间较长,加上解放初期的大量兑换,仅存的银元又大量损失,存世量很少,现在散落在民间的数量相当有限,决定了它的上升空间。
“袁大头”代表了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历史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拍卖行向来被视作收藏投资市场的晴雨表,收藏投资界追捧什么,拍卖市场就会投其所好拍什么。专门征集钱币,开钱币拍卖专场,这都是因为:古钱币价格上涨,尤其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机制银元,更是恶狠狠地涨。
名 称 |
行 情 |
各年年册(均不含评选张) | |
2016年册10枚全(年底寄) | |
2015年册10枚全(正号版) | |
2015年册10枚全(错号版) | |
2014年册10枚全 | |
2013年册10枚全(辰版) | |
2013年册10枚全(生版) | |
2012年册10枚全 | |
2011年册10枚全 | |
2010年册10枚全 | |
2009年册10枚全 | |
2008年册10枚全 | |
2007年册10枚全 | |
2006年册10枚全 | |
2005年册10枚全 | |
2003年1枚加2004年8枚 年册9枚全 | |
长卷 |
|
《八十七神仙卷》由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是我国美术史上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 |
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幅历史性的代表作,是极其珍贵的绘画艺术瑰宝。 | |
![]() |
《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百骏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马匹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米兰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来到中国,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是一位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世器重的画家。 1080元 |
GJ2015-1(1-1)百骏图 | |
号外专题 |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袖珍织绣布局得当、意境清新,人物神态贴切逼真、服饰华贵艳丽,画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径庭、性格志趣迥然相异的十二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亭台水榭、假山花草着色简淡又备见精巧,处处让收藏者感受到袖珍织绣艺术的风采和魅力。其判词书法劲峭飘逸,笔势洒脱,风华自足。 | |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部《水浒传》给我们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耳熟能详的故事。 | |
走进老行当,就像回到那温暖、鲜活、风情醇厚的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有的老行当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正渐行渐远;有的已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的一路艰辛走来在执着中坚守。这些五花八门的老行当,它记述了历史的昨天,让人铭记,让人怀念。 | |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二十四孝图》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流传甚广。 | |
单枚年册 |
|
????卽????睨? TR> | |
SC2009-6(T) 六一儿童节——掩耳盗铃 | |
2015年 |
|
55元 | |
2016年 | |
2016-1 丙申年-猴 |
|
2016-2 中国古代名画- 孙位 高逸图 |
|
2016-3 中国古代名楼-黄鹤楼 |
|
2016-4 中国古代名画--文征明 沧溪图 |
|
2016-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隋唐演义 |
|
2016-6 中国古代书法-欧阳询 张翰思鲈帖 |
|
2016-7 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
|
2016-8 孙中山诞生150周年 |
|
2016-9 中国古代书法-王羲之 初月帖 |
|
2016-10 中国古代名画-周昉 挥扇仕女图 |
|
PX-13 第十二届袖珍织绣评选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