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貌似移动支付发展势头有点迅猛啊,刷一次银行卡,扫一下手机APP,一笔交易就可以瞬间完成。让人感觉线上线下无所不能,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必因忘带钱包而苦恼,也不会因长期不用现金而窘迫。
有人说,纸币可能会消亡了。
你认为呢?
实际上这不是电子支付第一次冲击现金支付了,还记得躺在钱包里的那些卡片吗?只不过它们输入起来实在太麻烦,以至于平时我们不怎么用罢了(用网银一遍遍输入卡号密码验证码很烦有木有?刷POS还得等出单加签字慢死了有木有?)
可是现在,习惯了一扫即可的移动支付之后,各位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碰钱包了?有多久没用现金了?
电子支付普及后,不仅人们对于银行提现的需求下降,手中现钞的流通速度也在变慢,纸币的磨损速度也就相应减缓。有研究表明,一张人民币纸币的流通寿命平均为三年左右(票面平整度70%为回收标准),在如今电子支付愈加普及的时代,这一数字想必会有所增加。
2013年度国际货币事务协会(IACA)大会上也有报告承认,伴随着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几乎所有欧美国家消费者的现金使用偏好都趋于减少。其中少数国家如德国、瑞典、意大利,现金流通总额量还会以年均1%左右的速率下降。
从1968年美国第一次出现“信用卡的大量使用会使现金在20世纪末消亡”的预言开始,唱衰现金的声音在媒体上一直不绝于耳,然而舆论长期寄以厚望的“智能卡”却迟迟没有让“无现今社会”梦想成真。如今更高级的互联网支付正在迅速普及,这一次曾经伴随人类近千年的纸钞会真正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消亡吗?
货币虚拟化是自然趋势
从刀、铲、纺轮等工具到金银铜等贵金属,再到方便携带的纸钞、银行券、支票等,再到今日新兴的电子符号,货币形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化。但长期以来,钱币的价值一直与铸造它的贵金属密不可分——人们进行交换时,货币之所以具有购买能力,是因为其附着的特定含量贵金属具有与其交换商品等价。
直到17世纪,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牛顿创造性地发现钱币的价值可以与其贵金属含量脱钩。在他看来,“可以将先令想象成只是一个词语,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表示一件商品价值多重的银条,而不需要银条出现”。这个说法揭示了货币的实质意义,即公认的信用符号。教科书上曾经注明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一般等价物,但它并没有说清楚的是,这个“一般”意味着公众普遍且持续地认可,而这个“物”也不一定需要拘泥于某种形式。
人类社会也在发展中渐渐证明了牛顿的见解。古代中国发行的纸币,只是因为其作为铜钱、银两的兑换券才被认可;金本位下的英镑、美元,也是因为其作为固定比率的黄金兑换券而在世界范围通行。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做交易并不需要交割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款机构也就渐渐学会发行超出其实际持有硬通货储备量的票据。
然而钞票生产与交换毕竟要比黄金提炼与交割容易太多,以至于作为其初衷的“名义价值”反而因为流通过于普遍,戏剧性地获得了公认的“实际价值”。自1973年美国正式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经过短暂的金融危机,如今银行系统的储备体系中,“纸钞加贵金属”模式已经成为世界通行做法。当然,为了避免单个金融机构出于私利擅自增发货币造成市场混乱,如今绝大多数央行均垄断了所在国的货币发行权力。
电子支付发明后,曾经纸钞对贵金属的那套逻辑又出现在数字符号对现钞的关系上。如果人们平时不需要去存取现款,那么支付结算也是可以在通讯网络中完成,有现钞作为信用背书,虚拟交易自然畅通无阻。
纵观货币愈发轻便化的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作为交易中介的使命就已经决定了“方便”是人们对货币的头等要求。一旦安全得到保障,具体形式便不再重要,更加轻便的交易方式自然会快速推广开来。电子支付需要的仅仅是支付密码和手机、银行卡,相比于必须要用几种固定面额拼凑、找赎,还容易丢失的现钞,可谓安全与便利兼顾。
现钞的支柱作用撼动不易
然而历史同时也告诉我们,传统货币的彻底退出也不是那么容易。翻阅彭信威老师的《中国货币史》不难得知,纸币发明后金银铜产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人们手中总会囤积金属币以备小额花销和保值增值。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舆论中关于现金的发展与使用充斥着诸多误导性的信息,诸如“现金消亡说”,现金“低技术含量、不卫生”等传言,真正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报告却少有人关注。然而现实一再说证明,尽管电子支付为许多人提供了现金交易外的新选择,在可预期的未来内,现钞仍将在人们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继续扮演支付结算的基础力量。
查阅有关现金发行和使用的全球统计数据便可发现,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现金总量每年还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态势。
来自国内外的数据告诉我们,流通纸币的数量从来没有停止增加过…
比如美元(下图为1994至2014每年每种面额美元现钞流通数量与总和单位:十亿美元)据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元市场流通总量从2004年的24.2亿增加至36.4亿,其中大额100面额的纸币更是膨胀了接近一倍。
比如欧元(下图为2010至2015每年每种面额欧元现钞流通数量与总和单位:百万欧元)按照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11月,欧元区流通中纸币数量从141.71亿张扩张至181.88亿张,其中50欧元面额纸币与100欧元面额纸币投放最快,分别从15.51亿、55.5亿增长到21.14亿和81.33亿。
再比如中国(下图为2010至2015每年市场流通人民币现金面额(MO)总和单位:亿人民币)
截至2010年底 |
44628.17 |
截至2011年底 |
50748.46 |
截至2012年底 |
54659.77 |
截至2013年底 |
58574.44 |
截至2014年底 |
60259.53 |
截至2015年底 |
63216.58 |
虽然统计口径与上述两大国际货币不同,但是总量上的增长趋势依然一目了然。
2013年,芝加哥大学发表名为《现金支付:一项对消费者还用现金支付的过去和未来的跨国分析》的报告。作者David S.Evans和Karen Webster最后得出结论,“现钞并没有消亡,直到2022年,现钞开支都会维持继续增长的状态。即便其他支付方式成为第一选择,现金也只会是第二选择。”
所以说现钞依然定力如初!
根据以往货币发行经验来看,目前钞票的流通量持续增加主要受益于五大因素。
1,人口增长:世界不停增长的人口一直是现钞需求的源动力,特别是目前人口占比不断增加、经济增长较快且网络科技不甚发达的亚非拉国家,每年现金需求量增长一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增长,财富创造增加,货币需求自然增长;然而也有实证调查证明,经济下行阶段消费者更偏向提取并贮存现金,以控制个人花销。
3,国家货币供应政策:货币政策的选择,如升降利率、增减存款准备金等都会对货币供应带来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量化宽松,则货币产量自然不断加大。
4,钞票种类、整洁度、版式、面值等技术因素的变更:经过长期流通的破损纸币一般由银行体系进入中央银行废票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目前提高旧钞回收评判标准、宣布发行新式钞票等有助于减少市面现钞流通,变相维持着钞票的社会需求。
5,伪造者水平的提高:钞票伪造工艺的提高可以推动钞票设计的不断革新,也在实际意义上减少单一世代现钞的流通时间,加快新旧迭代速度,同第四种因素一样维持着社会对于新钞的需求。
也许你会说,电子支付相比现金支付额度优惠、安全便利太多,就这么消失不是挺好吗?
去年某宝因为光纤被挖断出现大规模网络故障,大量的用户无法登陆和支付,有网友调侃说“总感觉要干掉一家互联网巨头就是咔嚓一剪子的事儿,再牛的互联网公司也顶不住网线断。”
再想想我国那么多生活在非一线城市的人们,移动支付还没有普及到他们那里吧?中国有那么多中老年人群,他们现在相信这个东西吗?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总有一些时候、一些地方,是咱用现金更方便?!
是不是用现金意义更大?
其实从使用范围看,现钞相比电子支付能够更加普及开来。电子支付要求有发达的互联通信网路作为支撑,而世界上除了少数基础设施齐全的发达国家外并不具有这般物质条件,对于绝大多数人口尚分散在农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铺设通信网路、普及移动终端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广大欠发达地区,便利的现钞依然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而且不光是咱老百姓离不开纸币现金,世界各地的政府也都离不开。
发钞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本国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印制、销毁现钞,是从根源上调节社会流动性的办法,并且目前还无可替代。而电子支付始终以人民币计价,也就是说以纸钞为代表的人民币才是它的信用背书。国家需要纸钞、电子支付也需要,所以纸钞不可能消失,懂了吧?(不要和我提欧洲无现金小国,人家早没有本国货币了好不?)
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在很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电子支付常态化也已是大势所趋。但尽管现金媒介支付在整体交易总量上占比会不断下滑,考虑到“交易总量”本身即不断增长的庞大基数,现钞绝对数量依旧十分可观,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最后小编想说,纸币也好、电子支付也好,各有各的优缺点,你想用哪个用哪个不就好了?这样的话,纸币怎么会消亡呢?
【本文数据均出自美联储、欧洲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中国印钞造币) 袖珍织绣诞生于2003年年底,自成系列,深受广大收藏者喜爱。袖珍织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元素互相渗透,以线代墨,所有图案和全部文字都是织绣而成,每件袖珍织绣均用线近千米。画面典雅清秀,设计高贵,艺术品味十足,横如长卷,竖如立轴,方如镜片,尺幅虽小,但尽展大千风情。袖珍织绣从2007年开始已全部实行编号发行,每枚织绣都打有编号,每套数量严格控制在2200枚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专利产品 名家设计。 部分品种售缺!
名 称 |
行 情 |
各年年册(均不含评选张) | |
2016年册10枚全(年底寄) | |
2015年册10枚全(正号版) | |
2015年册10枚全(错号版) | |
2014年册10枚全 | |
2013年册10枚全(辰版) | |
2013年册10枚全(生版) | |
2012年册10枚全 | |
2011年册10枚全 | |
2010年册10枚全 | |
2009年册10枚全 | |
2008年册10枚全 | |
2007年册10枚全 | |
2006年册10枚全 | |
2005年册10枚全 | |
2003年1枚加2004年8枚 年册9枚全 | |
长卷 |
|
《八十七神仙卷》由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是我国美术史上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 |
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幅历史性的代表作,是极其珍贵的绘画艺术瑰宝。 | |
《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百骏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马匹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米兰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来到中国,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是一位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世器重的画家。 1080元 | |
GJ2015-1(1-1)百骏图 | |
号外专题 |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袖珍织绣布局得当、意境清新,人物神态贴切逼真、服饰华贵艳丽,画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径庭、性格志趣迥然相异的十二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亭台水榭、假山花草着色简淡又备见精巧,处处让收藏者感受到袖珍织绣艺术的风采和魅力。其判词书法劲峭飘逸,笔势洒脱,风华自足。 | |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部《水浒传》给我们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耳熟能详的故事。 | |
走进老行当,就像回到那温暖、鲜活、风情醇厚的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有的老行当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正渐行渐远;有的已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的一路艰辛走来在执着中坚守。这些五花八门的老行当,它记述了历史的昨天,让人铭记,让人怀念。 | |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二十四孝图》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流传甚广。 | |
单枚年册 |
|
????卽????睨? TR> | |
SC2009-6(T) 六一儿童节——掩耳盗铃 | |
2015年 |
|
55元 | |
2016年 | |
2016-1 丙申年-猴 |
|
2016-2 中国古代名画- 孙位 高逸图 |
|
2016-3 中国古代名楼-黄鹤楼 |
|
2016-4 中国古代名画--文征明 沧溪图 |
|
2016-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隋唐演义 |
|
2016-6 中国古代书法-欧阳询 张翰思鲈帖 |
|
2016-7 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
|
2016-8 孙中山诞生150周年 |
|
2016-9 中国古代书法-王羲之 初月帖 |
|
2016-10 中国古代名画-周昉 挥扇仕女图 |
|
PX-13 第十二届袖珍织绣评选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