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人呼唤8年之久的邮政体制改革终于启动,但邮人的诸多期待能够很快兑现吗?
9月4日,在等待了一年多之后,邮政体制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政企分开。这一天,天津、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5个省、市邮政管理局正式成立。而自9月4日起两周之内,安徽、海南、上海等30多个省市的邮政管理局将先后成立。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则将于今年年内挂牌成立。
这一举动,对于广大邮人而言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一时间,各大集邮网站的论坛人气高涨,邮人争相发帖,各抒己见。与此同时,邮市行情也“应声而变”,大多数新老J、T邮票的价格纷纷上扬。一些资深业内人士认为,酝酿8年的邮政体制改革终于“破茧”,其中,集邮者、人大代表、媒体等多方的长期呼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破茧”之后,邮政业务,尤其是邮票发行经营业务究竟会如何划分,更成为邮人关心的焦点。
8年漫漫改革路
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家邮政局负责人表示,“设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标志着邮政政企分开迈出关键一步。”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积极稳妥”的原则,首先设立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履行政府监管职能。
新设立的省级邮政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邮政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邮政服务标准;监督管理本地区邮政市场;组织协调本地区邮政普遍服务以及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寄递等特殊服务的实施。
目前邮政改革的思路已经很清晰,第一步是政企分开,即把邮政划分成管理者和从业者两个角色。邮政管理局担当真正的“裁判”,而“运动员”角色则交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扮演。
邮政改革历时多年。事实上,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开始,邮政改革便被提上日程。邮电分离后,国家给予邮政“8531”补贴计划,即从1999年起,国家逐年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和10亿元。到2003年,国家不再给邮政补贴,“彻底断奶”。但邮政政企不分的情况却一直存在,这一点在集邮界表现得尤为突出。
有关专家将中国邮政形容为一个既是运动员(从事邮政经营管理活动),又是裁判员(负责行政管理)和场外监督(执行处罚甚至扣押行为),职能严重错位的“怪胎”。多年来,邮政部门政企不分,往往扮演多重角色,什么时间,哪个角色对它最有利,它就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寻求并获得利益,而邮市却一步一步走向低迷。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面对国外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邮政在科技水平、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国际先进邮政匹敌。因此,邮政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
2004年3月、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杨先龙等全国人大代表三次提出了关于解决中国邮资票品长期深幅打折问题的议案,其核心直指邮政政企不分的体制。
200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内容为政企分开,监管独立。邮政体制改革踏上“破冰”之旅。
邮票发行体制仍不明朗
邮政政企分开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如何经营集邮业务,国家邮政管理局又会如何实施监管,这成为广大邮人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从中国邮政体制看,本该和民间邮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各级集邮公司,却是邮政的组成部分。一些集邮家认为,他们不仅担负着国家邮政应该担负的邮票发行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为邮政增收的任务。由于这一职能的存在,各地集邮公司在新邮发行期,便享受了从邮政按额度拿到新邮,而到年终按比例结算的待遇。由于内部结算率低,许多集邮公司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并获取一定的利润,便虚报冒领而囤积邮品,与邮商勾结,不惜违规低价抛售新邮。由于邮品印刷、发行成本远远小于其面值,所以一枚新邮即使打个三折四折,集邮公司也能从中获利。
湖北集邮人士吴荣先认为,在邮票发行经营方面,广大邮人最期望的改革方案是,新成立的国家邮政管理局负责邮票的选题、审定和发行工作,监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邮票的经营销售。各级集邮公司不再拥有资源的独享权,他们必须与邮商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邮政管理局购买邮票,善待顾客、诚信待人。在这个模式中,邮政管理局只接受客户预订,出售新邮后,半年内收回余存的邮票集中销毁。“集邮邮票”的经营交给邮商,价格由市场决定,不存在新邮炒作、期货、“黑马”暴利之说。邮票的价值由自然消耗、存世量及集邮者的需求而定,这样才可以说中国集邮与国际接了轨。
不过,全国集邮联展览外事部部长刘玉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从目前邮政改革的进程看,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尚未正式成立,邮票发行经营业务究竟如何划分仍不明朗。因此,邮票发行经营方面的改革是否会如广大邮人所愿,仍是一个未知数。
改革之路尚远且艰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政企分开对于邮政体制改革而言,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在当前国外快递公司大举进攻及国内上千家私营邮递公司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邮政企业还要面对转换观念、削减冗员、转变经营方式等诸多难题,邮政改革之路尚远且艰。
据悉,各个省市的邮政管理局人员已经确定,编制都在20人左右,分为市场监管处、普遍服务处和综合处三个处室,主要职能则集中在政府监管上。但目前看来,分割出来的邮政管理局完全是邮政系统的现有人员,处于“一班人马,两套牌子”的阶段。业内人士由此普遍担心,由于利益关系,基层邮政系统干部职工对改革不太容易接受。
为此,记者也先后采访了天津、浙江、安徽、上海等新成立的邮政管理局的相关职工。在采访中了解到,邮政政企分开后,邮政系统职工的心态平和,与改制前并无多大差别。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上海邮政管理局成立大会上,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李惠德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在邮政机构工作了八九年,跟大家是有感情的,现在因工作需要,我要到邮政管理局工作,我是依依不舍的。我跟你们还是一家人,我还姓邮。”
有关专家指出,邮政政企分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下一步的业务划分。这一点,也正是集邮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眼下,许多邮人对邮政改革的短期成效持有疑义。在他们看来,邮政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何时能实现基本目标,他们都抱有疑虑。电信、电力、水务、铁路、民航都进行了改革,但“老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所以,上海邮评人士宋琛指出,邮政的政企分开实际是在邮政领域内部把政府监管职能与邮政服务职能分离。可以说还是邮政管邮政,只不过是分成两个机构,一个当裁判员,一个当运动员,这是与一般国企不一样的。所以,邮政实现了政企分开,而在邮票发行经营方面,要想如广大邮人所愿,这其中必然会牵扯到职能划分、人员编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操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妥善解决的。毕竟邮政改革不是针对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这就意味着改革过程中必然会牵涉到许多利益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千丝万缕,在短时间内很难说断就断了。因此,许多事情在一年半载之内都可能难以兑现,如积压在民间大量的打折邮票,公司可能利用改制前的混乱加速放货与炒作等。另外,实行政企分开之后,国家邮政局能否以更加超脱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和执法权,这也是邮人存有疑虑的。因此不少邮人感到,那些期望邮政政企分开后,邮市便能立即好转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