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集邮通讯》

[日期:2014-11-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1982年1月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中国集邮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1982年8月25日至29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1982年11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以下简称“集邮联”)创办了内部刊物《集邮通讯》。创刊号“编者的话”阐明了《集邮通讯》的任务是:及时贯彻党和国家有关集邮方面的方针、政策;传达全国集邮联合会的重要决定;沟通各级集邮组织间的情况;反映他们在学术、研究诸方面的成果;介绍国内外开展集邮活动的方法与经验;提倡集邮中的新风。实际上《集邮通讯》是“集邮联”的机关刊物。 《集邮通讯》为16开杂志,内页20至40页不等,自1989年起,内页固定为24面,两期合刊为48面。封面设计比较简单,一般只用首任会长成安玉题写的刊名。有时虽用两色或三色套印,刊名版式有横有竖,但成安玉题写的刊名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封2、封3均为黑白版图片。 《集邮通讯》最初为内部刊物。在总第一至八期目录页的右上角印有“内部刊物·请勿外传”8个字。1983年出版的4期封面上,都印有这8个字,非常醒目。刊物没有标注定价,显然这是“集邮联”免费分发给各省市自治区集邮协会手的内部刊物。1986年起,《集邮通讯》改为内部发行,面向全国各级集邮组织广泛征订(由省邮协统一办理),收取成本费。 1986年至1988年每期成本费0.35元,1989年至1991年每期成本费0.38元;两期合刊则为0.76元。在成本费问题上,还有一段小插曲。 从1989年第1期起,成本费提高到0.50元。不知什么原因,从第2期开始改为0.38元。在这一期第13页,刊有编辑部的“说明”,好在全文不长,照录如下: 1989年《集邮通讯》原定价为0.50元,现订价为0.38元,考虑到已汇款的订户较量较大,退款手续繁琐,故不退款。本刊拟配合10月份全国邮展,出增刊一期,赠送广大读者,以此解决上述余款问题,特此说明。 后来这本“增刊”是否出版,还请同好提出补充。 至于1989年第5期成本费又印为0.50元,1991年第7、8期合刊成本费印为0.38元,显然是校对上出了问题。 《集邮通讯》在创刊时虽声称该刊暂不定期出刊,但实际上1983年至1988年期间,基本上是按季刊出版;1989年至1991年期间是按月刊出版。前后10年共出版53册、57册,其中曾出版两期合刊4次,年刊一次。 但为什么1991年11、12期合刊上注明的总期号是51期呢?《集邮通讯》的编号曾发生过3次重号(总16、总23、总37),只有总23重号被纠正过来,其余两次重号就将错就错地延续下来了。因此1991年停刊号应为总53期(《集邮通讯》的两期合刊只算一个总期号)。期刊编号发生差错的事并不少见,但发生3次重号者,在其他官办邮刊中似乎没有。 这里还要谈谈《集邮通讯》是否出版过增刊。《集邮通讯》1986年第1期登出一则《本刊讯》,称: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改进工作,自今年起全国集邮学术会议的论文不再单独编辑出版论文集,改出《集邮通讯》学术论文专辑。今年的论文专辑将在五月出版,内容是1985年在黄山召开的全国邮票讨论会学术论文。这本《论文专辑》封面的设计格调与1986年其他各期封面是一致的,但未将其编入总号。如将其视为《集邮通讯》1986年的增刊,似乎也是可以的。这种未注“增刊”的增刊仅出过一期,以后再也未见出版。 我第一次知道《集邮通讯》这本邮刊是在1986年4、5月间。因去安徽屯溪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先从成都乘飞机到南京,再转车去屯溪。转乘时有点空闲,就抽空到位于中山北路的江苏省集邮协会,目的是为购买和订阅1985年5月创刊的《江苏集邮》。邮协干部很热情,在办完《江苏集邮》预订手续之后,她又向我介绍《集邮通讯》,并拿出1986年第1期给我看,并说,这本杂志要通过省邮协才能订到,外面是买不到的。我对《集邮通讯》的内容不太感兴趣,但在她的怂恿之下,还是订阅了。后来觉得这份邮刊的内容不适合我的胃口,就没有再订了。这4本孤零零的邮刊在我书柜中躺了六七年,从来也没有再翻阅过。 1992年4月,我去北京参加清华校庆暨毕业40周年同学大聚会,校庆活动之后,又在北京住了些天。每次赴京,有两处地方我是必去的,一是东长安街东单菜市场西侧的邮电书店,二是复兴门外南礼士路头条的集邮博览杂志社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两处相距虽远,但大1路公共汽车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每次都是两处书店一起逛。 在“服务部”购买了一些新出版的邮书之后,看到进门处玻璃柜台边堆放了两大摞《集邮通讯》1991年合订本,上面压着一张纸条,上写每册1元。我对《集邮通讯》的内容虽不感兴趣,但经不住低价的诱惑,厚厚的一册合订本只要一元,我还是购买了两册(另一册为邮友代买)。买回来之后,也只是翻阅了一下,就与1986年的4本收在一起了。这样又冷落了好几年。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热衷于收集各种杂志型邮刊,才想起何不将《集邮通讯》补齐呢。当时《集邮博览》每期最后一页登有“服务部”的函购书刊目录,其中就有各年《集邮通讯》的合订本。1995年9月汇款21元给“服务部”,购买了1988、1989、1990三年的合订本,这样内部发行的《集邮通讯》就轻而易举的收齐了。 收集难度最大的是最初行的8期“内部刊物·请勿外传”的《集邮通讯》和1985年专号。为了收齐这9期《集邮通讯》足足花了六年多时间。其中创刊号是从全套《四川集邮》杂志8期、《四川集邮报》137期,从北京一位邮友处交换来的,虽然代价不菲,总算圆了我收齐《集邮通讯》的美梦。尔后,我请印刷厂将其重新装订成5册精装本,邮政绿色的染布封面,正面和书脊烫有金字。整齐的排列在书橱里,查找资料很方便,看起来也非常赏心悦目。寻寻觅觅的乐趣,局外人恐怕难以体会。 现将《集邮通讯》各期出版时间与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982年第1期(总第1期),1982年11月。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名单;第一届理事会名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章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暂行条例;成安玉、宋兴民同志在第一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1983年第1期(总第二期),1983年3月。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一九八三年工作要点;全国学术委员会成立会议纪实;西北之行话集邮(丰秧);关于大龙邮票发行日期问题的介绍(刘广实)。 1983年第2期(总第三期),1983年6月。主要内容:1983年全国邮展方案;怎样组织一部邮集;大龙邮票发行日期讨论稿(一)(孙君毅) 1983年第3期(总第四期),1983年9月。主要内容: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纪要;联合会《198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李洪义);我国加入国际集邮组织的情况;大龙邮票发行日期讨论稿(二)(孙君毅)。 1983年第4期(总第五期),1983年12月。主要内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展我国的集邮事业;纪念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对各地邮刊基本情况的调查。 1984年第1期(总第六期),1984年2月。主要内容: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工作总结,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宣传工作条例;评选夜话(郭润康);台湾的集邮情况。 1984年第2期(总第七期),1984年6月。主要内容:为发展具有新中国特色的集邮事业而探索前进;发展我国的集邮事业;“84西班牙”国际邮展观感。 1984年第3期(总第八期),1984年9月。主要内容:关于加强集邮工作领导和管理的通知;论我国的集邮事业(杨勇伟);积极做好集邮史料的征集工作;西北五省区集邮联展工作总结;1984年美国发行邮票浅析;介绍专题集邮(一)。 1985年专号。主要内容:改进邮票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九八四年基本情况和一九八五年安排意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暂行条例;中印邮展的启示;世界各国及地区发行邮票情况概述;介绍专题集邮(二)。 1986年第1期(总第十期),1986年1月15日。主要内容:全国集邮联1985年集邮活动情况,1986年主要集邮活动安排;一九八五年集邮活动述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总结;介绍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的官方级展品;“85”年罗马之行观感。 1986年第2期(总第十一期),1986年3月17日。主要内容:正确引导青少年集邮势在必行;集邮与开辟第二课堂;我与专题集邮艺术;全国各级集邮组织、会员人数统计资料。 1986年第3期(总第十二期),1986年7月15日。主要内容:我国邮集首次在斯德哥尔摩世界邮展上荣获镀金奖;西行更感邮花艳——甘肃金昌武考察讲学散记(赖景耀);当前集邮学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986年第4期(总第十三期),1986年11月30日。主要内容:集邮冷热谈;“纪念东北解放”邮票引起的回忆;三年来皖邮研究成效(1983-1985);“邮票经济学”初探;日本青少年集邮现状。 1987年第1期(总第十四期),1987年3月16日。主要内容:全国集邮联1987年工作要点;我国集邮学术研究动态;开创集邮学术研究新阶段;应当重视文献集邮(刘肇宁);省级集邮协会会刊情况统计。 1987年第2期(总第十五期),1987年6月5日。主要内容: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山西省职工集邮知识竞赛综述;处理好邮票的储存和使用是发展集邮事业的关键;集邮需要邮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单位统计。 1987年第3期(总第十六期),1987年9月5日。主要内容:我国参加加拿大邮展的情况;《邮友》受欢迎的启示;加盖限吉黑贴用邮票的前前后后,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单位统计(续前)。 1987年第4期(总第十六期,第一次重号,应为总第十七期),1987年12月5日。主要内容:邮坛盛事——记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电视竞赛;集邮与精神文明漫话;对开展青少年集邮几个提法的探讨;试论集邮学的科学属性。 1988年第1期(总第十七期,应为总第十八期),1988年3月5日。主要内容:学习十三大文件,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集邮;试论集邮工作的社会效益;对基层组织集邮爱好者构成的分析;邮票市场与集邮品的流通;从水原明窗获奖谈起;集邮现状之分析,国际集邮联合会简介。 1988年第2期(总第十八期,应为总第十九期),1988年6月5日。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武汉召开;一九八八年北京亚洲集邮联合会执行委员会议;以点带面、推动群众性学术研究的开展;整理外票的设想和建议(陈印白);我们是怎样组织邮品拍卖的(沈阳市集邮协会);国际集邮联合会简介(续);中国百年邮史的回顾和展望(陈京)。 1988年第3期(总第十九期,应为总第二十期),1988年9月5日。主要内容: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我们是怎样组织邮品拍卖的(续);首拍告捷、盛况空前(天津);中国百年邮史的回顾和展望(续)。 1988年第4期(总第二十期,应为总第二十一期),1988年12月5日。主要内容:从淮海经济区的集邮联谊活动探索集邮活动深入发展的方向;发挥老年邮协优势,探索问题总结经验;试论集邮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有所制约还是听其自然——对当前邮品拍卖的几点意见(王菜元);谈谈台湾的集邮组织;中国百年邮史的回顾和展望(续)。 1989年第1期(总第二十一期),应为总第二十二期),1989年1月25日。主要内容:一九八九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组织委员会在京成立;怎样组织集邮展览才最有生命力;漫评中南地区1988年邮票联展;原地封的确定性及其它;中国百年邮史的回顾与展望(续)。 1989年第2期(总第二十二期,应为总第二十三期),1989年2月25日。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89年工作要点;1989年学术研究活动计划与措施;抓专题邮展是发展专题集邮的重要途径;集邮咨询服务(郭润康);试论“民间邮刊”工作;老年话集邮。 1989年第3期(总第二十三期,应为总第二十四期),1989年3月25日。主要内容:朱高峰会长在全国集邮联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的总结讲话;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一九八八年工作总结和一九八九年工作安排;许宇唐局长在全国集邮联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一九八九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规则。 1989年第4期(总第二十三期,第二次重号,应为总第二十五期),1989年4月25日。主要内容:台湾集邮家黄瑀先生访问广东省集邮协会;加强集邮宏观理论的研究,为我国集邮改革工作引路;专题邮集漫谈;漫话集邮心理学;谈谈台湾举办的邮展;壮哉!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世界集邮展览面面观。 1989年第5期(总第二十五期,应为总第二十六期),1989年5月25日。主要内容:珠海一日——粤、港、澳集邮学术研讨会纪实;中国、新加坡集邮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开辟邮票流通市场(刘佳维);搞活集邮品流通渠道,是发展集邮事业的重要环节;甘为集邮作奉献——介绍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浅谈“方寸之地”的经济效益;集邮市场沉浮录。 1989年第6期(总第二十六期,应为总第二十七期),1989年6月25日。主要内容:开拓·探索·奋进——淮海经济协作区集邮联谊会活动轨迹之二;论横向联合的形式;试论邮票的两种价值属性;对集邮商品化进程的思索;一代邮王周今觉诞辰110周年;1988年我国集邮活动纪略。 1989年第7期(总第二十七期,应为总第二十八期),1989年7月25日。主要内容:试论邮票流通的价值规律;有感于集邮热“降温”之说;对我国老年集邮的探讨;宁夏邮协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台湾邮坛记事(陈印白辑)。 1989年第8期(总第二十八期,应为总第二十九期),1989年8月25日。主要内容:浅谈如何把邮协办成“集邮者之家”青少年集邮心理初探;谈谈我国专题集邮的组织保证;1988年我国集邮活动纪略(续);台湾邮坛记事(续);台湾青年的集邮活动(陈印白)。 1989年第9期(总第二十九期,应为总第三十期),1989年9月25日。主要内容:集邮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寸天地学历史,集邮活动长知识——谈邮票引入历史教学的体会;对邮商诞生的一点联想;有关邮品拍卖的几点认识(王菜元);台湾邮坛纪事(续)。 1989年第10期(总第三十期,应为总第三十一期),1989年10月25日。主要内容:全国最佳集邮宣传报道文章评选揭晓;邮票上的科学;邮海尽风流——记著名邮学家郭润康;浅谈台湾邮票的选题特色;试论我国的集邮市场;《清代海关邮政前五种邮递机构封片专集》简介。 1989年第11期(总第三十一期,应为总第三十二期),1989年11月25日。主要内容:全国最佳集邮宣传报道文章选登。台大举办新中国邮票展,各界人士一慰怀乡思绪;北京二十万市民踏雪争购“蛇”年邮票;邮票拍卖热中的隐忧;北京民间集邮品拍卖目击记;集邮市场不见了“游击队”;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始末——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邮票的魅力;记录了领土争端的地图邮票;爱邮票,就爱出点名堂来;第31枚“小一元”及其他。 1989年第12期(总第三十二期,应为总第三十三期),1989年12月25日。主要内容:前段学术研究情况及1990年安排——李洪义在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年会及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试论集邮档案;遨游邮海四十载,今日壮志始得酬——访集邮家唐无忌;华盛顿世界邮展纪盛。 1990年第1期(总第三十三期,应为总第三十四期),1990年1月25日。主要内容:1988年以来的集邮学术研究工作情况和1990年主要工作安排(李洪义);集邮的内涵与真谛;我收集片封简的经过(李世琦);再现复杂的地区邮政史——《绥远近代邮政》邮集简介;制作《伊斯兰世界》邮集的体会;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和邮政历史委员会联合报告会。 1990年第2期(总第三十四期),应为总第三十五期),1990年2月25日。主要内容:略论九十年代中国集邮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集邮队伍的分析;浅析“海峡两岸”的实寄封;关于“中华邮政在四川使用之单位基数银元邮票史”邮集的说明(李世琦);赵老与《甲戌邮刊》(程兵)。 1990年第3期(总第三十五期,应为总第三十六期),1990年3月25日。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二届四次理事会文件选编。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89年工作总结和1990年工作重点;在全国集邮联二届四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朱高峰);在全国集邮联二届四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刘天瑞);1989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总结。 1990年第4期(总第三十六期,应为总第三十七期),1990年4月25日。主要内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宣传计划;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和邮政历史委员会联合报告会(之二)。 1990年5、6期合刊(总第37期,应为总第38期),1990年6月25日。主要内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稿;历史的见证,革命的教材——中国解放区邮票与中国工运(王新中);从全国集邮文献参展者蓬勃发展的集邮事业;《旧中国经济崩溃中的实寄封》展后记——兼谈实寄封的价值;关于集邮学教学体系及期 发展的初步设想(陈京);华盛顿世界邮展纪盛(续);伦敦世界邮展散记;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邮政历史委员会联合报告会(之三)。 1990年第7期(总第37期,第三次重号,应为总第39期),1990年7月25日。主要内容:中国邮票瑰宝,革命传统教材——从解放区邮票中学习革命传统;闽西邮花奇,入选票中票——漫谈发行60周年的闽西赤色邮票;湖南苏区的赤色邮政;皖西赤色邮政——安徽解放区邮票及地方加盖票;李兆麟三九遇难两周年纪念邮票;四十五年公案,一纸定经纬——“八一五”纪念邮票应定为解放区票。 1990年第8期(总第38期,应为总第40期),1990年8月25日。主要内容:传统集邮展品的处理和重要性因素(传统集邮委员会罗伯特·P·奥登韦勒);58届国际集邮联合会大会(会议纪要);四十三年公案今日始得定论——关于哈尔滨加盖邮票的考证;“闽西赤色邮政”邮票及其争论。 1990年第9期(总第39期,应为总第41期),1990年9月25日。主要内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和全国各地举行;红色邮花喜聚京华;58届国际集邮联合会大会(会议纪要)(续前)。 1990年第10期(总第40期,应为总第42期),1990年10月25日。主要内容:试论非集邮报刊的集邮宣传(葛建亚);“三封”的交叉与分辨(郭润康);弘扬社会主义集邮方向;巩固和完善集邮市场势在必行;为苏区邮史添彩。 1990年第11期(总第41期,应为总第43期),1990年11月25日。主要内容:集邮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当前集邮事业发展形势看今后集邮事业发展前景;集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集邮活动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探索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魂。 1990年第12期(总第42期,应为总总第44期),1990年12月25日。主要内容: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发挥集邮教育功能,把集邮协会建设成“集邮者之家”(江苏省集邮协会);我们组织老干部参加集邮活动的情况、收藏与体会(广州驻军老年集邮协会)。 1991年第1期(总第43期,应为总第45期),1991年1月25日。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选编。杨泰芳部长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邮事业而奋斗(朱高峰);办好“集邮活动日”,增强集邮协会的凝聚力、吸引力(上海市集邮协会);集邮活动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浙江省青田县集邮协会);让少年集邮之花竞相开放(保定市南市区少年集邮协会);一根红线贯十载,方寸绚丽满药三(上海第三制药厂集邮协会);发挥邮协“三个服务”作用,促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福建省泉州市直属机关集邮协会)。 1991年第2期(总第44期,应为总第46期),1991年2月25日。主要内容: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一九九一年工作要点;回族农民集邮之家——记宁夏同心县农民邮协顾问李玉良;情趣系邮海,奉献在船台——记福建渔轮厂的专业集邮;积极发挥职工集邮的教育作业(甘肃省总工会);万国邮政联盟成员国集邮准则;参展专题邮集创作之要点——FIP专题集邮委员会主席Dr.Giancarlo Morolli在1989年印度世界邮展期间举办的专题集邮研习班上的讲演提纲;58届国际集邮联合会大会(会议纪要)(续)。 1991年第3期(总第45期,应为总第47期),1991年3月25日。主要内容:重视发展集邮文化;值得借鉴的邮集组编方式(陈印白);邮票鉴赏漫谈(宋晓文);参加FIP邮展征集员审核标准意见(讨论稿);国际集邮联第58届代表大会(会议纪要)(续);加强领导,群专结合横向联合是取得东北解放区邮票研究成果的保证——访黑龙江邮协秘书长刘佳维;迷上集邮的空战英雄——高翔(葛建亚)。 1991年第4期(总第46期,应为总第48期),1991年4月25日。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和进行集邮活动;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和邮政历史委员会联合报告会(之四)。 1991年第5期(总第47期,应为总第49期),1991年5月25日。主要内容:论集邮文化的个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导向·教育·凝聚——语辞议集邮的社会效应;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FIP邮展征员审核标准意见(讨论稿)(续)。 1991年第6期(总第48期,应为总第509期),1991年6月26日。主要内容:全国集邮联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刘天瑞在全国集邮联秘书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集邮联秘书长工作会议总结(刘钟林);刘天瑞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做好学术研究工作,发展我国集邮事业——1987至1990年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工作总结(摘登)。 1991年第7-8期合刊(总第49、50期,应为总第51期),1991年8月25日。主要内容:风展红旗如画——“光辉的七十年”全国邮展在沪举行;党史集邮四十春,哺育成长三代人(云南楚雄市第三中学陈若龙);集邮给残疾人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李少华);方寸映光辉——从邮票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浅谈解放区邮票的重要贡献(王新中);集邮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蓬勃发展(孔浩鸿)。 1991年第9-10期合刊(总第50期,应为总第52期),1991年10月25日。主要内容:谈集邮文化的社会功能(于宗琪);集邮文化的基本特征(徐勤全);集邮文化浅谈(肖高键);建设“集邮者之家”的一般条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浅议邮市暴涨风(孔浩鸿)。 1991年第11-12期合刊(总第51期,应为总第53期),1991年12月25日。主要内容:从教育入手,提高集邮队伍文化素养,为发展中华集邮文化而奋斗;广交朋友,集邮育人(福建省南平市老年集邮协会);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展览——91’全国职工集邮展览评述(赖景耀);再谈邮展(陈印白);试论“小型张”的加字问题(吕维邦);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和邮政历史委员会联合报告会(之五);为本刊即将停刊告读者(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辑部)。

    作者:  穆纬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集邮史》指误
下一篇:2003年中国极限集邮年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