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金铜佛像:铜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日期:2014-10-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今日中国美术·画刊》 

  走进叶正刚的家,客厅满眼都是充满藏式风格的各式铜器,有各种不同年代和款式的合金铜酥油灯、铜盖罐、铜净水壶、铜盘子、铜香炉、铜质转经筒……书房的巨大藏式柜子里则放满了各种金铜佛造像。

  现为西藏收藏协会理事的叶正刚,1974年出生于昌都地区边坝县,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支援边疆建设时从四川进藏工作。对于铜器和金铜佛像的喜欢缘于儿时游戏。

  走上铜佛像收藏之路 

  叶正刚从小喜欢跟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掷弹壳游戏。照当今网络游戏术语来讲,那时铜弹壳的能量相当于铁弹壳的10倍。幼小的叶正刚心里形成了铜为贵重金属的概念。“事实上,由于采掘、冶炼技术的限制,古人将黄金、白银和红铜并称为黄白赤三金。”叶正刚说道。

  从铜弹壳,到用过的铜酥油灯、铜碗、铜壶、铜盘等,儿时生活中的铜器无不给叶正刚留下深刻印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叶正刚逐渐喜欢收藏这些铜器,也收藏着儿时的记忆。走上金铜佛像的收藏之路,则是近10年的事,“慢慢地就过渡到铜器收藏的顶端——金铜佛像的收藏”。

  叶正刚家众多铜佛像中,一尊绿度母铜造像是他所收藏的第一尊铜佛像。那是在2004年,叶正刚前往江孜县,在白居寺前卖古玩的摊子上,碰到一个摊主,说他家里有个老佛像,因缺钱想出手。正是这尊绿度母,开启了叶正刚十年的收藏之路。

  叶正刚将它请回家之后,就开始琢磨这尊绿度母的历史和造像风格,开始了漫长的佛造像知识乃至藏传佛教知识的学习。

  铜佛像的种类诸多,其铸造工艺和风格纷繁复杂。佛教分汉传、藏传和南传,其中藏传佛教佛造像分为佛、佛母、菩萨、护法、本尊、祖师等系列。千余年来,佛造像还形成了犍陀罗、斯瓦特、克什米尔、吐蕃王朝、东北印度、尼泊尔、内地和藏东、藏西等不同地区的造像风格。

  为了能识别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的铜佛像,叶正刚研读了大量著录铜佛像的书籍,花了三年半时间才能够说清各类铜佛像的名称、大致年代和铸造工艺等。除了看书、看拍卖公司图录之外,逛博物馆和进寺庙是叶正刚实践所学铜佛像知识的主要途径。

  收藏路上的苦与乐 

  叶正刚回忆起收藏之初的数年艰辛,向记者说道:“光资料费就花了上万元,要看完并吃透其中的知识所花费精力就可想而知了。这方面的书籍都特别厚重,经常看书看得颈椎酸痛难忍。”

  经历了数年学习和实践之后,叶正刚练就了非凡的眼力,“从收藏角度来看,我摸黑了5年”。 就如何欣赏、鉴别一尊铜佛像,他告诉记者:“一要看器型,即佛造像从形态上是否符合造像度量经的规范;二要看包浆,一尊铜佛像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所形成的包浆和印记,是作伪者最难模仿的,也是最容易识别的年代标识;三要看錾刻和镶嵌工艺,即佛像上錾刻的纹饰是否符合某一年代的特征;四要看材质和铸造工艺;五要看佛像的底部和装藏。是否原封藏等都是鉴定佛像不可或缺的环节。”

  叶正刚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铜佛像知识,乃至藏传佛教知识的学习中,养成了他不抽烟不打牌不好酒的良好生活习惯,他生活的乐趣也主要来自于金铜佛像的收藏。每每收到他从书本上看到的、心仪已久的类似的铜佛像时,便会沉浸在对它的深入观察、研究中,往往要高兴上好几天。

  在收藏的过程中,叶正刚也曾打过眼,吃过药。他记忆最深的是在成都送仙桥打眼的事。那是2007年,叶正刚去成都休假,到送仙桥一家藏族古玩店淘宝。老板拿出一件铜鎏金佛祖像,说是昨天一位藏族朋友刚拿过来,朋友家里有人生病,急用钱。老板报价是市场价的1/3,当时叶正刚以为自己捡漏了。“在利益面前迷惑了自己的双眼。”后来他分析道,“俗话说,‘从北京到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几年后,叶正刚有机会请教了北京首都博物馆的有关专家,才知这是一尊高仿鎏金铜佛像,专家点了两处疑点:一是细部处理不够仔细,脚趾头圆润度不够,螺发排列工整度不够;二是鎏金佛像脱金方式不自然,显微镜下隐约可见人为擦痕。叶正刚虚心总结了这次打眼的错误,找到器物的纰漏所在,确保不再犯同样错误。他认为,收藏路上交学费是肯定的,真正捡漏的机会极少,反而处处可能打眼、吃药,“有打眼,才有知识增长”。

  从此之后,叶正刚收藏佛像,一般只买大开门的,发现有一点存疑就不下手。这些年来,叶正刚的部分鎏金铜佛像都是在资深的藏家、信誉一流的古玩店、可靠经销商朋友圈里买的。偶尔也开车下乡到县里去收。他介绍道,圈里把县乡里背着糌粑袋、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淘宝的藏族人称为“串串”,“我认识好多县里的‘串串’们,也从他们手里收过一些东西”。

  对于自己的收藏,叶正刚的家人都是支持他的。虽然他卖的极少,但基本能做到“以藏养藏”,也能做到量力而行,他追求的更多是提高自己眼光和知识。

  收藏的感悟 

  如今,叶正刚每周仍要去拜访开古玩店的老朋友,大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但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收藏道路越来越窄,“请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请不起”。对于今后的收藏之路,叶正刚准备往少而精的路线上走,“找有实力的藏家,两三尊换他一尊精品,哪怕再补点钱”。

  叶正刚非常懂得珍惜他与藏品之间的缘分,他认为,收藏要讲究缘分。“再好的藏品是你的就是你的,藏品与你无缘,再喜欢也没用。能到我屋子里来的,就是跟我结缘了的。”他说。

  十年的收藏之路,让叶正刚认识到,任何人在文物面前都是过客,对待古旧物件要有谦虚的态度。收藏金铜佛像,也让叶正刚变得更加豁达。随着收藏过程中对藏传佛教的深入了解,在藏品得失之间的体会,他对工作、生活都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态度:不会因为琐碎事情与他人争执不休;不会因为买错卖贱藏品,变得忧心忡忡;不会太过在乎儿子分数高一点低一点等。

  谈及收藏理念,叶正刚对收藏活动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一、收藏既是一场文化活动,也是一场经济活动;应以诚信为主,假的东西不能卖,偷的东西不能买卖;收藏应知识在前,利益靠后。二、藏品应以年代为收藏价值判断先决条件,然后再是藏品的艺术性、题材、 稀缺度和完整度等,比如清三代的顶级佛像,都比不上五世纪最普通的佛像。三、玩收藏,要加入相对高明的团队,先知为师。要找对人,入对群。当然,交学费,是成长所必须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天珠收藏日渐热 天价究竟为哪般
下一篇:高端翡翠高高在上 低端翡翠门前冷落车马稀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