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心里真是感慨良多,回头想想这几年民刊的发展,能坚持下来的仍是少数,大多随着邮市的起伏而沉寂了。我们看到的才算是真正的民刊,他们抛开了个人利益,一心只为读者服务,始终在质量上求生存。我就认为这样的民刊才值得收藏、订阅,不知你与我有无同感。不过,这些民刊还是要面对现实,即资金的短缺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资金,简直能决定一份刊的命运。因此,你就要有所准备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民刊的吸引力,就能很好地办下去。
这并不是不好改变的,只要你有信心,会办刊,民刊就能够完全渡过眼前的困难,继续出版发行了。就算是合刊和联办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损失什么,仅仅是多等了一段时间而已,当那些民刊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以全新的内容出现时,你不觉得这才是难得的吗?何况,它的质量又没降低,还是老面孔(请别误解),你只有认真捧读它,一次看个够了,有些刊主还挺客气,专门附一短笺,请你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好像面对一件产品似的,此期刊好不好全在你的评价了,参与的人一多,刊主就会集中起来,或作刊上答复,或在刊中改进,这时,你就会发现民刊越来越好看,几乎是民刊中的代表了,难怪民刊“十佳”总有他们的份,让人都不好再去拒绝了。
你应该为这样的民刊鼓与呼,因为他们懂得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人们才有先睹为快的心理。他想看看,这份民刊到底好在哪里?有订阅的必要吗?如果自己的兴趣恰恰与此刊不谋而合,那他就会和你联系,直至长期交流下去。毕竟,民刊的办刊方向对了,就有可能成为邮人的指导性读物,他再也不用担心集邮会被怎样误导,相反,他还能在这上面找到久违的感觉,重新体会其中的乐趣,某些官刊早就沉沦了,它不会为你制造机会,一切还以创收为原则。所以说,民刊就是一块净土,它不盲从、不吹捧,只谈普通邮人关心的问题,而这正是一份民刊的立足之本。
可能你还没认识到,但是你翻翻某些邮协会刊,就会看出天壤之别,会刊办到这份上,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还不如节省一点经费,多为会员办实事了,他们可是“新邮”的最大受害者,我们总不能一次又一次的健忘吧?广大会员也不是好糊弄的,他得不到实质性的东西,只会流失、转向,或去民间寻些优秀刊物也不错。如果你有兴趣,还可加入他们的邮会,再做一名光荣的会员,何必要相信官办组织,民刊在某些方面更有亲和力。你在订阅后就可感受到,也会据此更加团结在民刊周围。
很多人都是民刊的直接受益者,他知道,民刊有趣味,具可读性,如是杂志型,还能促进它的收藏。要不然,有的民刊就不会适时推出年度合订本了,这也是一种提升,即民刊的价值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谁不希望这样的民刊涌现呢?多了,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收藏,也相应地起到示范作用,让其它民刊也做些努力,为广大读者服务,所谓的“包装”你也要学习一下,别光指望正常出刊就行了,没有那个实力,还可给订户专门印制个“合订本”封皮如何?只收点成本及邮资,相信会受到邮人欢迎的,他们也不想民刊太简单,该用些心思的还是要用的,这对于民刊存在于邮坛将更有意义。
为什么有些早期民刊(指10年以上)到现在都还在办,就在于他会把握,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官方只有“非法出版物”的借口,你总可以找份刊物帮你代印代发,这并不算太难,关键就看你的能力,会不会长期坚持下去?不要以为出一份刊就很满足,你想过下期还能按时出版这个问题?办刊也要从长远考虑,努力维护自身刊物的利益,如只登收费广告,就比一味“互登”要好,兴许效果还明显些,避免了一般民刊的侵扰。
办刊就要会经营,无论邮文,还是广告,都要如此,否则,刊物办不下去了,订户岂不又生出不满?市场经济了,更要以不赔少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指针,民刊是自己的一份事业,就要倍加珍惜才对。我就不喜欢民刊停办,几年前也提出过“经营民刊”这一思想,对办刊有益处吗?不得而知。目的当然很明确,提高民刊生存能力,仍然是每一位刊主要争取做到的。
作者: 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