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集古社”创设年分考》在2002年《武汉邮苑》第1期刊出后,笔者不久接到成都老邮学家叶季戎先生一信,说:“我记忆中,40年代朱氏健在时,并未听说他的集古社开设如此早。”“李辉堂是中国邮商的开山祖师。”“朱世杰开业如为1903年,就比李辉堂早6年了。”“希你再行研究”。
随后,叶老又以《朱世杰创办“集古社”究竟是何年?》为题,撰文发表在《浙江集邮》2002年第3期,文称:“若按推算集古社于1903年开设,则比李辉堂经营邮业早了6年,这点很难取信于邮林。”
看来,李辉堂何年开始经营邮业,是个值得考证的问题。对此,笔者颇怀兴趣,作了一番研究。现将结果录下,供同行参考。
《国粹邮刊》第五期中记述:“朱君耀宗字世杰,早年服务于邮政局中,司售票员多年,其时清有无水印票正在行用。李辉堂君与朱君善,李营业最早,因托朱君留意漏齿等变体票。朱君因此亦得集邮兴趣,乃兼营邮票。”这段史料告诉我们:(1)李辉堂经营邮业最早;(2)朱世杰受到李辉堂影响,发生集邮兴趣,乃兼营邮票,时间在“清有无水印票正在行用”时(注:《中国清代邮票目录》标明,蟠龙有无水印邮票行用年份为1897-1910年之间)。
至此,我们知道李辉堂经营邮业最早。现在要考证出具体年份,而且,要比朱世杰1903年经营邮业早,才能服人。
《国粹邮刊》上的《海上邮人小志(九)》,是专门写李辉堂的:“君年廿七,司绘图事于玛礼逊洋行,每星期六乘自行车出游。一日遇西人杜比(Doble)者,车损停路侧,君下车为之修理,乃同游张氏味纯园。杜比询所业,君以告。杜遂探怀出示国邮若干枚,问能以此相惠否?君言此废物耳,得之易,何不可!约期而别。君归捡字篓,一一裁剪贮藏,如期与之,其人大喜,酬以饼干糖果之属,并奉十金为塍。谢之者再,乃受之。君至是始知向视为废物者,固西人之所珍视也。无何,君亦开始集邮。”可知,李辉堂年廿七,遇杜比后始集邮。据此,推算出李辉堂是在1895年开始经营邮业的。
1990年第3期《集邮》杂志刊出《谁是我国集邮的“开山祖师”?》,文称:“读神州会刊中载文,知辉堂先生著《中国邮票史》时,‘酷嗜邮票,浸淫于故纸堆中者,三十年于兹矣’。1922年的前30年即公元1892年(壬辰),辉堂君资格最老”。该文推断,李辉堂1892年开始经营邮业。
《国粹邮刊》上,张赓伯先生的《邮海沧桑录(七)》中记载道:“李氏(注:即李辉堂)得风气之先,早年为打样师,后专营邮业,先后经营垂五十年”。这期《国粹邮刊》出版于1942年,向前推50年,正好是1892年,这就是李辉堂开始经营邮业的年份。
邮王周今觉记录:“李辉堂君说,他是一八九O年开始做邮商的”(见《邮学月刊》二卷八期)。
上述几则关于李辉堂开始经营邮业的年份史料,在具体年份稍有出入。但总的来考察,李辉堂经营邮业,当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即1892年前后。
比较来看,我的《“集古社”创设年份考》说,朱世杰于1903年经营邮业,比李辉堂经营邮业整整迟了十年左右。一言以蔽之,李辉堂经营邮业,早于朱世杰。因此,朱世杰1903年经营邮业之说应该在中国集邮史上站得住脚,可以取信于邮林。
作者: 鲍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