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生不逢时的《集邮纵横》

[日期:2014-09-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集邮纵横》创刊于1993年1月,刊号AHK-380,是当时国内惟一的一份集邮文摘月刊。该刊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并注重集邮与科技、历史、自然、人文等边缘知识的结合,追求情、奇、新、趣兼备的特色,突出强调集邮的文化色彩和经济色彩。该刊于1996年1月停刊,前后四个年头共出版34期、32册(其中有两次合刊)。 

  从创刊号开始到总13期,主编程鹏,副主编韩健、张健初(执行)。从总14期至总33期,社长韩建,主编张健初。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安庆市纺织南路16号。总34期,社长韩建,主编张健初,执行主编刘志文,副主编薛路。编辑部地址:深圳市建设路39号东方广场大厦11层。 

  《集邮纵横》总1-33期为16开杂志,封面、封底彩印,封二、封三为黑白图。内页总1-7期为32页。自总8期直至休刊均为40页。即使在最困难的1995年,两次合刊的内页仍保持80面,一页也没有减少。用纸及印刷质量逐年下降,1993、1994年的刊物总体看来还说得过去。1995年彩印封面已模糊不清,有的黑白图简直无法辨认。1996年第1期(总34期)是迁到深圳后出版的,改为大16开杂志。无论是封面装帧,还是内页印刷质量都有很大提高,面目焕然一新。可惜出了这一期之后就停刊了。 

  《集邮纵横》的定价,1993、1994年每期1.50元,1995年每期2.00元,1996年每期3.60元。比同期《集邮》的定价1.50、2.30、3.20、4.80元低很多,而其篇幅相差并不那么多。   《集邮纵横》的创刊信息,我是从《东北邮声》1993年第2期“集邮万花筒”栏目中得知,随即汇款订阅了全年杂志。1994年虽然可以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103),由于我已是《集邮纵横》读者俱乐部1064号会员,可以享受优惠订刊待遇,所以一直到休刊,我都是直接从该刊的读者服务部订阅的。 

  《集邮纵横》的休刊原因,主要是没有取得CN公开刊号,按规定不能通过邮局发行,由此引起发行量萎缩(李国庆先生最近电话采访了《集邮纵横》原主编张健初先生,据称该刊的发行量1993年高达2万份,1994年下降到8000份,1995年最后仅3000份),最后导致经济上严重亏损而支撑不下去。 

  这里摘抄编辑部三次《致读者》公开信的有关内容,对其中原委,就会一目了然。 

  创刊刚8个月后的1993年第8期,《编辑部致读者公开信》中说: 

  确切些说,《集邮纵横》创刊有些生不逢时,尽管我们筹办刊物时间很早,但等到杂志真正出版,已经是邮市的寒冷期,并逐步恶化,至今也没有复苏的迹象,这对《集邮纵横》推广发行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995年2、3期合刊《致读者》信中说: 

  虽然刊物创刊两年有长足发展,在集邮界得到普遍好评,但目前刊物尚未取得CN公开刊号,按有关规定,不得公开出售,故我们只能采取自办发行的方法,通过邮寄将刊物送到邮友手中。争取CN刊号虽有一定困难,但我们正上下奔波,力图早日解决。 

  由于上述原因,刊物今年发行数字有一定下降,并上下浮动不定,经济上从勉强持平滑向收支亏空。这期2、3月合刊也是因其影响产生的不良现象。 

  仅仅过了三个月,1995年7、8期合刊《再致读者》时,其语气已显得无可奈何,信中说: 

  在2、3期合刊的《致读者》信中,我们曾说过,我们为争取CN公开刊号“正上上下下奔波,力图早日解决”,但此事困难重重,以致于转眼又是夏季,而我们的努力都没有一点眉目。   今年年初始,纸张市场风云突变,其价格每日每月都不断上扬,……对印数只有万余份的《集邮纵横》,其冲击力更可想而知。 

  相比较,苦苦挣扎的邮市越来越趋于冷淡,反应最突出的,就是7月起,我们刊物的印数又一次下降。 一升一跌,我们被推到生存的边缘线。 

  粗略估算,刊物如维持到年底,杂志社将要亏空两万元。如果7月起停刊,我们又愧对广大读者,无奈之中,我们只得临时决定,年内6期将改为3期合刊,尽可能地去减少一些亏空。   在《再致读者》信的末尾,编辑部发出了令人心碎的凄厉呼声: 

  面对的是一堵欲倒的厚墙,我们用我们瘦弱的双肩顶了半年,现在我们实在无力,只有说,对不起了,我们……。   即使采取出三期合刊的想法,最终也未能实现。此后又出了一期,即1995年第9期,《集邮纵横》这堵厚墙终于倒下了。这一期的《特别告读者》信中除了回顾三年办刊之艰辛,还向读者描绘了1996年到深圳后,无论是刊物封面装帧还是内文印刷,均采用高技术制作,奉献给读者的将是耳目一新、品位更高的邮刊。看来编辑部的同仁对刊物的前景还是乐观而充满信心。 

  对第四季度订户刊费的处理,提出了几种方案让订户选择,由于我不想要1996年的四期《售品目录》,杂志社给我寄来一张龙门石窟小型张,用以抵偿四季度刊费。对杂志社这种认真负责的做法,我十分钦佩。后来我曾碰到过一些不守信用的邮社或邮友,每当此时,总使我想起当年《集邮纵横》杂志社的高尚邮德。 

  1996年《集邮纵横》迁往深圳出版,由于定价较高(全年12期43.20元),我就没有再订阅了。最近得到江苏常州王建平先生、北京李国庆先生提供的资料,才得知《集邮纵横》到深圳后只出版了一期就停刊了。真是命蹇时乖,为我始料所不及。 

  现将《集邮纵横》各期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993年第1期(总1期),主要邮文:九九伟人毛泽东;“京剧脸谱”中外青睐;赤金?白金?--漏色猴票问世风波;杨子荣陵墓的风波;邮票的品相(郭润康);各国华邮工具书之长短。   1993年第2期(总2期),主要邮文: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实录;穿着棉袄逛邮市;“邮王”周今觉;爱邮总统罗斯福。 

  1993年第3期(总3期),主要邮文:集邮,面临市场……--关于集邮经济的讨论;设计“金鱼”的人--记孙传哲;中国国歌史。 

  1993年第4期(总4期),主要邮文:雪人之谜和雪人邮票;戒烟与戒烟邮票;走出那片冷土--邮票设计面面观;前苏联的最后一套“联盟”邮票;中国佛教史话。 

  1993年第5期(总5期),主要邮文:LOVE情人节;猫王--美国的“国王”;错票揽趣;变体票--可遇而不可求;陈毅的幽默艺术;“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去向一览表;汤若望,幸运的神父。   1993年第6期(总6期),主要邮文:《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真相;趣话端午节;“黑便士”身世揭密;火火爆爆“一片红”。 

  1993年第7期(总7期),主要邮文:邮票上的唐代女性;越南邮票简介;拿骚街故事;郑州邮市印象。 

  1993年第8期(总8期),主要邮文:附加费:群猴称雄?;走向“九•一三”的林彪;宫门票与“宫门倒”;佛迹巡礼--婆罗浮屠。 

  1993年第9期(总9期),主要邮文: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情诗往来;“一片红”停发二因立论;柳无忌集邮60年;二十年邮市风云记;维修布达拉宫。 

  1993年第10期(第10期),主要邮文:开国大典轶事;邮票天量发行的思考;新中国早期邮票印刷史迹寻踪--关于上海市印刷一厂印制的新中国邮票;第一宗集邮业务;巨星李小龙。   1993年第11期(总11期),主要邮文:解放区邮票之谜探寻;“隆中对”小型张流产内幕;广州邮市四十年;“文1”发行史话;前苏联邮票轶闻。 

  1993年第12期(总12期),主要邮文:毛泽东诞辰百年特辑;浅说毛泽东邮票;编号票产生的前后;我国生肖小本票过桥欣赏;邮市冰河期的思考;盛行日本的集邮活动。 

  1994年第1期(总13期),主要邮文:说不尽《三国演义》;“东方红”飞响太空的秘密;塞浦路斯邮票;版铭收集的趣味;狗年闲说狗邮票。 

  1994年第2期(总14期),主要邮文:“白猴”风波再起;《沙家浜》人物原型之谜;方寸中的苏州园林;德国集邮现状;沙特阿拉伯邮票;珍珠港事件前后。 

  1994年第3期(总15期),主要邮文:戏剧邮票之魅力;苇如先生的《邮票纪略》;漫谈极限类集邮;倾倒百万邮迷。 

  1994年第4期(总16期),主要邮文:解开《清明上河图》之谜;毛泽东诗词邮票发行始末;我与苏伦;福建民居古楼探寻;J59M中美小版张投资前景。 

  1994年第5期(总17期),主要邮文:二轮“附加费”热大扫描;《簪花仕女图》年代考;“文2”邮票的诞生;“民居”系列邮票探求;93美国邮坛回顾。 

  1994年第6期(总18期),主要邮文:极限片:走出误区;厦门邮王翁如泉;关汉卿的悲喜剧;台湾民营邮票风波;小马快递。 

  1994年第7期(总19期),主要邮文:异军突起的生肖邮品;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美国邮政史话;“红印花小壹圆”旧票轶事。 

  1994年第8期(总20期),主要邮文:邮坛巨星的陨落;国徽诞生前后;关于J173漏印微观探讨;意外之喜(哲夫)。 

  1994年第9期(总21期),主要邮文:新中国国旗邮票史话;欧亚航空公司始末;苏联元帅系列邮票。 

  1994年第10期(总22期),主要邮文:历尽沧桑的蟠龙邮票;J173(4-3)错莫大焉;列宾与《伏尔加河纤夫》;文革集邮旧事;钟笑炉和水原明窗的交往。 

  1994年第11期(总23期),主要邮文:郑启五再识文票;永远的怀念--追忆邮票设计大师程传理;附加费集邮探讨;邮票上的莎士比亚。

   1994年第12期(总24期),主要邮文:“黄3基林”传奇;澳门敬菊邮文小辑;邮品上的太极;中国首批太空飞行封诞生记。 

  1995年第1期(总25期),主要邮文:金卡路在何方;夏衍的集邮生涯;生肖邮票设计扫描;京剧发展与京剧邮票。 

  1995年第2、3期合刊(总26、27期),主要邮文:京剧大师梅兰芳;“咕咚”本票真伪辨;关于“黑题词”成型时间;集邮家周煦良小传;文革新邮报道探秘。 

  1995年第4期(总28期),主要邮文:在美国收集极限片;首例邮票官司及其思考;旅英集邮漫话;中国文字演变。 

  1995年第5期(总29期),主要邮文:傅抱石奇人异事;邮自南极;德国邮趣一瞥;留下时光留下美--美国明信片收藏一瞥。 

  1995年第6期(总30期),主要邮文:梦里千回行九华;心系红花;高邮盂城驿;珍邮奇遇趣闻;邮票名考。 

  1995年第7、8期合刊(总31、32期),主要邮文:邮星陨落起微末;“文革”邮事三题;旅美集邮见闻;华洋书信馆始末考;别具一格的“一框邮集展”;万世流芳话孔子。 

  1995年第9期(总33期),主要邮文:一寸山河一寸血;回忆周贻白;“普一”初探;黄山风景戳之谜。 

  1996年第1期(总34期),1996年1月1日在深圳出版,主要邮文:《花图新报》来去谈;择优求精说MC;“国宝”熊猫在中外邮戳上;邮电部发布义务兵专用邮票使用暂行办法。

 

作者: 穆纬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介绍《中国石油集邮(1989-2000)》
下一篇:牧人伴侣马头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