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邮市月谈》印象

[日期:2014-09-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邮市月谈》杂志由《月坛邮刊》改名而来,月坛邮市一分为二,大钟寺和马连道两个京城邮市取代了原月坛邮市,这应是《月坛邮刊》更名的直接原因。

   在《月坛邮刊》创刊初期,早有耳闻,但因不知它的刊物内容如何,故也没有去刻意追求。接触到《月坛邮刊》杂志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2001年的7月份因帮小姨子在南昌打理公司业务,利用星期日的下午去南昌邮币卡邮市转悠,以便看有何收获。在二楼一个老头的摊位前,意外发现那心仪已久的《月坛邮刊》,虽没有总1和总2两期,且不连期,但这四期不同的邮刊就够我过把瘾啦!我问这位老先生是否还有存刊,他说《月坛邮刊》只是帮人代销,并没有以前之存刊。我二话没说全部购下,老头也乐得不亦乐乎,说摆很久了都没销出去,想不到你这个年青人有此雅兴。 

  通过阅读这四期《月坛邮刊》和从北京补购以前之存刊中发现,李国庆先生原来竟与我是同龄人,我10月11日生,而国庆兄只比我大一个多星期。我为同龄人骄傲!我为这份杂志喝采!真佩服他的这种“傻冒”精神。我虽也办过邮刊,但与国庆兄的邮刊真是天壤之别! 

  第一期《月坛邮刊》试刊号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11月1日出版,封面采用众所周知的新中国珍邮“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黄与蓝的搭配竟是那样的和谐,就如一款精致的小型艺术品令人陶醉,对于我这个文献爱好者来说真可谓一见钟情。 

  2002年1月,《月坛邮刊》承袭刚刚停刊的《中国集邮》之风格,面貌焕然一新,办刊宗旨“分类科学、内容详尽、编排新颖、查阅方便、报道及时、厘定准确、权感实用、易于买卖”同《中国集邮》思路一样,安排在封左,这期刊物在手,好像看到了《中国集邮》的身影。 

  时间不到半年,今年6月份的《月坛邮刊》已被《邮市月谈》新名所取代,这本邮刊已由江西省永修县集邮协会主办,而李国庆邮票社为协办了,主编也改为永修县邮政局长范芳碧先生担任,国庆兄则为副主编,并有了出版准印号。封图也不再采用邮票;而用邮市照片,这一改似乎更贴近了“邮市”这一主题。“邮市月谈”四字取代了原郭老润康先生的题词,不知为何人所写,邮刊始终未予提及。这本邮刊更名事先在集邮界没有任何迹象,似乎来得太唐突。想到田建平友在此之前曾来函告知要联络企业家重组“当代集邮研讨会”和《当代集邮》杂志,看到老友的名字在《邮市月谈》任责编,颇感意外,想到《当代集邮》的复刊就此有着落矣! 

  邮市变幻莫测,《邮市月谈》亦然。仅仅过了两个月之后,第8期封面赫然加印上“深度传播”,宗旨中的“易于买卖”也改为“规范市场”,江西永修县邮协在主办两个月后就如昙花一现被“北京深度传播中心”所取代,协办也增加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高秘部”,主编仍为国庆兄,副总编改由艾求真先生担纲,同时起用新的准印证号,我们现在看到的杂志全称应是《深度传播•邮市月谈》,而不单单是《邮市月谈》所能概括的啦! 

  解读《邮市月谈》,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的市场经济下的邮市发展的轨迹和跳动的脉博。邮市连年低迷,邮票面世打折程度更是屡创新高,在这种不景气的情况下,李国庆办刊困难的程度可见一斑。可以想象,国庆兄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来维持邮市的这杆大旗,而且还在这惨淡经营的年月里,创办了大陆首屈一指的纯邮学刊物《中国邮史研究》,实在难能可贵呵!


作者:  方立武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鼓楼邮刊》补遗
下一篇:淮海邮联编印的《解放区邮票论文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