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杂志创刊于1955年1月,第二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1955年的合订本。合订本封皮是土黄色的牛皮纸,翻开封面后是4页总目录,然后是装订在一起的12分册。
笔者翻阅了自己收藏的两本1955年《集邮》合订本,发现其中一本有2期是第二次印刷的,所标的印数是:
第1期:25700-53700(即共28000册,笔者注,下同),1955年2月10日第二次印刷;
第6期:42486-45485(即共300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而另外一本合订本却有7期是第二次印刷的,所标的印数是:
第1期:25700-43700(即共18000册),1955年2月10日第二次印刷;
第6期:42486-45485(即共300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第7期:38001-39920(即共192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第8期:37201-39220(即共202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第9期:37651-40180(即共253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第10期:37001-39350(即共235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第11期:38001-40930(即共2930册),1956年1月第二次印刷。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第1期标注的数量有两种,笔者还有一本单册的《集邮》1955年第1期,系第二次印刷的版本,标注的印数是“25700-53700”,共28000册,《中国邮史研究》创刊号的李国庆《浅析〈集邮〉杂志的收藏与经营》一文中写道:“《集邮》创刊号……只好于1955年2月10日第二次印刷,……从25700排到53700,印量为28000册。”相信李先生是从这个版本的数目得出的结论。而第二本合订本的却标示为“25700-43700”,也就是说第二次的印量为18000册,两者相差了10000册,那么,究竟《集邮》创刊号印刷了多少本呢?在《集邮》1985年第1期的文章《“集邮”三十年》中记载:“创刊号的25700份很快销售一空,又加印了18000份。”查阅《集邮》1995年第1期,里面有当时《集邮》杂志唯一的编辑邵伦炘撰写的回忆文章《〈集邮〉创刊的前前后后》,文中称:“《集邮》创刊号……于是出版社加印了18000份,先后发行43700份。”因此,第二本合订本里的标注是对的。我估计是在第二次印刷《集邮》创刊号时,当印刷了相当一部分后,发现印数标错了,于是改正后继续印刷。据笔者所见所知,大部分第二次印刷的单册都是标注为“25700-53700”,那么,有没有标为“25700-43700”的单册呢?有待进一步考证。这样的话,《集邮》创刊号有三个版本,印数标注分别为:“1-25700”(第一次印刷)、“25700-43700”(第二次印刷)和“25700-53700”(第二次印刷错版)。
《集邮》1955年第11期的启事称“‘集邮’1955年合订本将于1956年1月份出版”,1956年第2期称“本社原定一月份出版的‘集邮’1955年合订本……因最近各印刷厂较忙,均需延期出版(合订本约在2月出版)。”1956年第6期刊登的“本社出版的集邮书刊”中列明1955年合订本于6月出版。由此判断《集邮》1955年合订本是1956年6月出版。由于在制作合订本时发觉有些其数的存量不足,需要再印一批供装订合订本,因此拖延出版时间。现在可知第6-11期有重印版,这一批中重印数量最多的是第6期,共有3000册,因而估计合订本的印数在3000册以上。同样的,是否也有没有装订进合订本的单册呢?如果有,估计也是珍本了。
作者: 黄锡昌 叶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