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辞而别的《邮声》

[日期:2014-09-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差不多所有的邮商刊物,都是从一页售品目录起家,《东北邮声》也不例外。1989年1月15日一份名为《东北邮声》的8开单页打字油印刊物在黑龙江大庆市招待所三号楼的一个房间里诞生了,这就是后来名噪邮坛的《东北邮声》、《邮声》的第一声啼哭。 

  《东北邮声》由许鸿钧创办。许鸿钧何许人也,据他自我介绍:1986年走出学院校门,1988年9月开始经营邮票。《东北邮声》从1989年1月15日创刊到1994年9月不辞而别邮坛,前后五年多时间,其间曾用过三个刊名:《东北集邮》共出2期;《东北邮声》共出39期;《邮声》共出9期。主编也迭经更换,前后有马征帆、南乡、清水、若伦、殷吉丰、何欣。 

  我开始看到《东北邮声》时已是一种8开4版的铅印小报,有两版邮识、新邮介绍之类的邮文,其余两版为售品目录,时间在1992年前后。当时成都的邮市还在市邮政局附近的暑袜街、兴隆街边上。一些东北来的邮贩,除了邮票之外,往往还带有《东北邮声》,一方面作为邮票售价的参考,另一方面向集邮者推荐。我对此种邮刊根本不屑一顾,从来也没有买过。   1993年初,一天去冻青树邮市闲逛,看到一种杂志型的《东北邮声》,四封彩印,内文40页,期号是1993年第1期(总30期)。我对杂志型的邮刊情有独钟,不管官办、民办都喜欢收集,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以后每逛邮市都要到经销摊位上看看是否有新出的期号。 

  这时我才想起要收全过去曾经不屑一顾的《东北邮声》散报。集邮者求全心态促使我到处去找前面的29期。正好《东北邮声》总32期综合类售品目录中有:《东北邮声》(创刊号—91年底共19期)10元;《东北邮声》(92合刊)10元。立刻汇款20元,可是过了二十多天,款被退回来了,也没有任何说明,使我很失望,心想大概是售缺了。过了三个月,《东北邮声》总35期综合类售品目录中又有《东北邮声》合订本出售,二话没说,再次汇款,其结果和第一次一样,款被退回来了,还是没有任何说明。此后差不多每一期《东北邮声》售品目录中都登有此项售品,但我已没有兴趣再汇款了。 

  可是事出意外,将近过了半年之后,1993年11月下旬突然接到松大集邮社许鸿钧寄来《东北邮声》89—92年合订本一册,我大喜过望。立刻清点,发现尚缺总28、29两期(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两本杂志,还以为是两张报纸)。当时我觉得这位许经理还是很讲诚信,两次给我退款(还要贴上汇费),这次又主动寄刊,真是想邮人之所想。这两本杂志型的《东北邮声》总28,29期直到1994年3月中旬才补寄给我,那时松大集邮社的经营已在走下坡了。半年之后,这份名噪邮坛的《邮声》出版了总50期之后就悄悄离去了,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有来得及说。 

  《邮声》的停刊,完全由于松大集邮社的经营失败所致,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什么断言1994年第9期(总50期)就是终刊号呢?根据《中国集邮报》1994年9月7日出版的总115期第2版《关于松大邮社邮品函购、集资等问题答读者公开信》中透露,《中国集邮报》8月31日派员专程赴大庆市走访,得悉由大庆市工商局和萨尔区工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进驻松大邮社进行清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邮声》1994年第10期是根本不可能的。 

  《东北邮声》、《邮声》在刊上并没有印发行日期,只在征订广告声称每月1日发行(一般提前5天寄出)。根据我在冻青树邮市购买的印象,大抵月初即可买到当月的《东北邮声》、《邮声》。 

  现将各期登载的主要邮文简介如下: 

  《东北邮声》1992年9、10合刊(总28期),这一期是杂志型的第1期。主要邮文:工运邮票史话;“客邮”进入中国始末;“一片红”邮票之谜仍未解开;从“附加费”——“建设费”的变化发展。 

  1992年11、12合刊(总29期):台湾邮票初探;对附加费的重新认识;琉球邮票;苏联解体后看苏联邮票。 

  1993年第1期(总30期):如何组编毛泽东邮集;闽省榕市两次附加费的戳记介绍;谈我国解放前的几次邮展。 

  1993年第2期(总31期):《石家庄版》邮票初探;论台湾邮票的特色;屯溪加盖“皖南邮政人民券”变体票。 

  1993年第3期(总32期):谈集邮家与邮商;谈“附加费”——“建设费”的变化发展;蓝军邮——最可爱的人的赠品。 

  1993年第4期(总33期):“89”政治风波邮品拾零;解开T156编号之谜;原地封琐谈;总公司纪念封纵横谈。 

  1993年第5期(总34期):中国戏剧邮票;跃进号与苏岩礁;浅析我国发行的“友好”国家的邮票。 

  1993年第6期(总35期):中国邮市忧思录;趣谈签名邮票之趣事;附加费研究的现实与现实的附加费,短命的“邮票”——记安康邮电局发行附加费票始末。 

  1993年第7期(总36期):总公司片、折、卡纵横谈;我国新的印花税票简介;九二年总公司邮票首日封与北京邮票公司首日封比较谈。 

  1993年第8期(总第37期):有趣的免资封简;香港中银大厦专题资料;手绘封杂谈;厦门加盖改值基数邮票。 

  1993年第9期(总38期):各自为政何时统一;也谈签名封的收集;关于安康附票的首尾日问题;四川省收取邮电附加费概述;伪满外交部一枚实寄封的背景辨析。 

  1993年第10期(总39期):邮票形式附加费凭证资料一览表;1934年中日通邮谈判纪实;吉林东丰发行美术图免资片。 

  1993年第11期(总40期):极限集邮的三大误区;湖南省近期邮政附加费特点初探;邮坛奇人朱祖威。 

  1993年第12期(总41期):中国邮市展望;专题集邮之我见;浅谈我国的军邮;未发行使用的商洛附票。 

  《邮声》1994年第1期(续总第42期),这是《邮声》的创刊号。主要邮文:“金猴”出世揭密;新中国出口国际函件资费的演变;免资封、片、简目录;邮政附加费的收集研究。 

  1994年第2期(总第43期):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对双直行加盖无面值“汇兑印纸”票的微观研究;二代邮政附加费的收取时间、范围和标准。 

  1994年第3期(总第44期):黑龙江邮政要览(1976—1993)(连载一);93年“地方邮票“热冲击中国邮坛;澳门邮票图鉴。 

  1994年第4期(总第45期):台湾第一套民间邮票发行始末;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二);解开“武汉解放纪念”邮票图案之谜;澳门邮票图鉴(续)。 

  1994年第5期(总第46期):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三);关于J173“侯德榜”邮票漏印“+”号微观探讨;汉莎航空公司开辟的中国航线首航封;附加费集邮大事记(1987—1993)。   1994年第6期(总第47期):异军突起的生肖邮品;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四);介绍一枚早期辽宁区票。 

  1994年第7期(总第48期):黄埔学校垂青史,一代名将为中华——邮票上的黄埔师生;王纪泽和他的红印花;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五);浅谈汇票条码签条的收集与研究;香港纪念邮戳及纪念印概览(1986—1992年9月)。 

  1994年第8期(总第49期):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六);提出“附加费集邮”如何;邮资明信片纵横谈;介绍二枚税票珍品;香港邮票图鉴(1862—1992)。 

  1994年第9期(总第50期),这是《东北邮声》、《邮声》的终刊号。主要邮文:黑龙江邮政要览(连载七);补谈通化版毛像票;新中国邮简;旧中国发行的假邮票案。


作者:穆纬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新中国邮票手册》简介
下一篇:《寒云日记》散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