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大龙邮票”因第一而精彩

[日期:2014-08-31] 来源:  作者: [字体: ]

  “大龙邮票”因第一而精彩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定于11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中国2003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本届亚洲国际邮展的宗旨是:纪念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发行125周年,促进我国邮政和集邮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促进亚洲、大洋洲各国和地区集邮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刻意表达的怀念,著名导演张子恩的最新力作——20集电视连续剧《大龙邮票》在9月登陆广东电视公共频道《黄金剧场》之后,10月在北京电视台热播。而吉林人民出版社也在年初推出了由林黎胜创作的文学作品《大龙邮票》。于是,在集邮爱好者中已经耳熟能详的中国第一票,在普通老百姓中间也颇引发了一些好奇。据了解,125年前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5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橘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作为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曾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第一套邮票的诞生 

  中国近代邮政的建立,以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海关试办邮政为开端。这在中国近代邮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它标志着我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开端,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一个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1878年3月23日,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5处海关邮政开始收寄公众信件,为简化收费结算手续,决定印制邮票,由上海海关造册处负责印制。七月起,开始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在正式邮票印成之前,曾设计过多种邮票图样,如:“象图”、“宝塔图”、“二龙戏珠图”等。最终选用之图案为“江山云龙”,正式印成的邮票即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发行时并无正式名称,以后通称“大龙邮票”或“海关大龙邮票”。这套邮票自1878年至1883年曾先后三期印行。 

  1878年第一期大龙邮票印行用半透明无水印薄纸印制,有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3种面值。图幅间距2·5毫米,通称“大龙薄纸”。第二期于光绪八年(1882年)再次印行,图幅间距为4·5毫米,通称“大龙阔边”,纸质与第一期相同,只有五分银用薄型书写纸印制。从光绪九年(1883年)起第三期印行的大龙邮票所用纸张较厚,通称“大龙厚纸”。其中先印者齿孔光洁,通称“大龙厚纸光齿”。(胡代华) 

  再谈大龙邮票的设计者 

  今年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125周年。大龙邮票的设计者是谁?这是一百多年来,一直未解决的悬案。有关集邮文献和专著也大多回避大龙邮票设计者的问题。 

  在我国集邮史上,探讨大龙邮票设计者问题有关文献记载的始于20世纪40年代,据《大龙邮票纪念专集》有关大龙邮票研究文章所收的不过10篇,其中收入陈志川一人就有5篇。 

  从有关资料分析,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接受赫德指示,准备发行海关印制的邮票,他对此很感兴趣,将图样交中国海关驻伦敦代表金登干与德纳罗公司洽商邮票印制事宜,但因金登干从中作梗,德璀琳的邮票设计方案被赫德否定,而公开发表了德纳罗公司为中国设计的样票。关于这一问题,赫德于1877年10月25日复函金登干曾提到此事:“我不想仓促地听从德璀琳过于乐观的主张。一定要首先站稳我的脚跟,然后再推进这项业务。”(注1)。后来,赫德又认为德纳罗的邮票设计图样“颇为乏味”,也未被采纳。 

  台湾省邮学家晏星在1978年撰写的《大龙邮票究系何人设计》一文中指出赫德“在原则上,邮票图案不仅要美丽动人,且须适合国情。”该文还说“以云龙为中心图案的邮票,显然在他(指赫德)出国以前已经首肯了的”。“这些邮票宜由造册处自印”。该文还援引华邮研究家艾尔兰的有关文章认为大龙邮票是中国人设计,但原图“曾经马士的指点,赫德过目,甚至曾就商于德璀琳,均有可能”。晏星也肯定了大龙邮票的设计者是中国人。笔者以为晏星先生这一论断是比较接近实际的。 

  实际上,早在1905年绵嘉义的《华邮纪要》和1922年他在上海邮票会的讲演稿中都提到大龙邮票的版模系由当地工匠所雕刻,但雕刻者是否即系绘图者,则未见进一步阐明。 

  综观百年来对大龙邮票设计者的探究,不外乎是洋人设计或华人设计两种说法。持洋人设计说者当推英国已故大收藏家大卫德爵士,他认为把宝塔图的样张绘为六层,显然不符佛门规矩,由此判定其设计者是出于不谙东方文化的洋人之手,从而认定当时担任造册处的处长马士是设计者。大卫德的这一说法曾被《马氏国邮图鉴》和台湾省出版的《中国邮票目录》所采纳。台湾省已故邮学家陈志川在1958年发表的邮文中也认为“海关首次大龙邮票乃出美籍客卿马士H·B·MORSE之手笔”(注2)。可见此说流传甚广。但这一说法马士本人在1929年写给其友鲍克的信中明确予以否认。耐人寻味的是鲍克将此秘闻不予公开达39年之久,直到1968年始辗转其友人,美国中国邮票会会刊《中国飞剪》主编狄基才公布于众。“洋人说”才烟消云散。持华人设计说者其主要依据是:从“大象图”、“宝塔图”、“归龙图”上所书的中文看,字体娟秀,笔迹相同,认为出自中国绘图员之手。 

  从以上情况看,大龙邮票图案设计出于中国人之手应无疑义,但由于缺乏史料依据,笔者以为对大龙邮票设计者是谁的探究,只能到此告一段落,在没有挖掘出可靠史料前,无法再深入探讨下去了。(沙子芬) 

  注1:《中国海关密档》第一卷第621页注2:《802邮谭二周年纪念陈志川先生纪念专辑》台湾省1986年12月28日版第111页 

  我的大龙邮票情结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在1878年发行,而我迟至1918年才在位于上海的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以西一百余公里处的长江边出生,整整迟了40年。自从1930年开始集邮以后,久闻大龙邮票大名,心向往之,总想什么时候能觅到一枚,贴上邮册,岂不美哉。可是事与愿违,在我求学期间因零花钱不多,无法问津。而1940年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在四川耽误了5年,在有来往的邮商中,从未遇到有大龙邮票存货的,直到1945年到美国学习和参加长江三峡水电设计工作后,才在邮商处看到一些大龙邮票。美国一般小邮商对中国古典邮票了解不多,对大龙邮票的薄纸、阔边、厚纸光齿和毛齿不懂区分,通常按斯科特目录标价的半价出售。我从中找到了一批阔边3分银旧票。一分银旧票较少,至于较少的阔边5分银极难碰到,后来不得已买进一枚剪去上面白边的旧票,售价是目录价的十分之一。这类次品外国人称为“SPOCEFILLER”,是填补空白之意,即是遇不到好品相的邮票或买不起好品相时,暂时用次品来填补空缺。当年我集邮水平不高,收集面很宽,对于外国邮票花费了较多经历。而在中国古典邮票中,又集中于小龙、万寿和红印花加盖票,用在大龙邮票上的功夫就少了,收藏也就不都不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我就调到北京工作,认识了集邮家姜治芳先生.他酷爱大龙邮票,在欧洲若干年中,大龙邮票是见一枚买一枚,计收集了800枚,其中有珍贵的阔边5分银新票两枚;薄纸票有四方连新票全套.他自谦数量还不够多,又缺乏大方连和全张,所以,无法进行版式研究.我曾劝他不妨集齐3种面值的76个不同子模,但他口头答应而未进行.倒是他离开北京到长沙湖南大学任教前,整理了一批大龙邮戳,其中5分银销朝鲜釜山公文戳是仅此一枚的孤品. 

  1988年是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我国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活动,举行了国际集邮学术讨论会和邮展,出版了《大龙邮票纪念专集》。我作为特约编辑,曾花费了近一年时间进行编撰。这次活动提高了全国人民对我国建立近代新式邮政、发行大龙邮票的理解,使全世界对中国增加了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 

  今年是大龙邮票发行125周年,为此我国在四川绵阳举办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和举办国际集邮学术研讨会,其活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重大的。(赵人龙) 

  研究大龙邮票的必备文献 

  1、《海关大小龙票之资料与研究》,香港李颂平编著,1959年5月在香港出版,分为道林纸普及本(售价港币一元伍角)和铜版纸精印本(售价港币二元伍角)两种,虽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在文献市场上却是“洛阳纸贵”。 

  2、《海关大小龙票资料补遗》,香港李颂平编著,1973年7月出版,定价港币5元,印量只有600本,目前也不好找。 

  3、《TheLargeDragons》(即《大龙邮票》),由美国著名的大龙邮票专家Philipw.Ireland(中译名爱尔兰)所著,是一本十分重要的研究大龙邮票的专著,不可不读。全书为英文,如果将来国内有学者将之翻译成中文,则是古典邮票研究爱好者的一件幸事。该书市价约800元人民币。 

  4、《中国海关邮政及其前史》,日本水原明窗编著,1985年12月17日由日本邮趣协会出版,精装本,非卖品,是水原明窗在1985年意大利国际邮展上获得国际大奖的邮集影印本。目前市价约1000元以上。 

  5、《中国海关邮政史》,日本水原明窗编著,1978年1月31日由日本邮趣协会发行,精装本,非卖品,列为《华邮集锦》系列丛书第一辑,市价约1200元,而整部14册《华邮集锦》的市价则在2万元左右。 

  6、《大龙邮票封戳选辑》,台湾省“交通部邮政总局”1978年3月20日编印出版,印量为5000册,主要研究大龙邮票的样票、版式、邮戳和信封,目前市场约300元。   7、《大龙邮票集锦》,台湾省黄建斌著,1993年8月在台湾省出版,精装本,当时售价新台币1000元。黄建斌先生为台湾省著名的大龙邮票专家,“华邮第一古封”即为他曾经所收藏,该书市价为500元。 

  8、《大龙信封存世考》,黄建斌遗著,1997年12月15日在台湾由黄建斌文教基金会出版,而黄先生在该书付印之前的同年5月27日去世。该书印数1500册,是研究大龙信封的重要文献,该书收录了包括“华邮第一古封”在内的大龙信封近400件,至今无出其右。目前市价约600元。 

  9、《大龙邮史》,为黄建斌先生纪念论文集,由黄建斌文教基金会于1999年5月26日出版,精装本,印数仅500册,书中分为大龙邮票的概况、样票、发行日期、版模版式、信封、邮戳和其他共7个部分,展示了黄先生研究大龙邮票方方面面的阶段性成果。该书目前市价约300元。(李国庆) 

  漫话大龙邮票的样票 

  样票,或称“样张”,顾名思义便是作为样子的票品,不是正式发行的邮票。 

  在已出版的集邮书刊中,有一些将“龙凤戏珠图”、“二龙戏珠图”及“钱币图”3种都称为样票,显然是不准确的。上述三种实际只是设计图,并未形成“票”,为此不宜称为样票,应称“稿样”。 

  “万年有象图”和“六合塔图”两种,的确已印成票,但称其为大龙邮票的样票,也非常勉强,实际只有未采用的样票,不应称为大龙邮票样票。 

  大龙样票是我国首套邮票的正式样票。龙作为中国帝王的象征,与当时世界各国均以帝王肖像为邮票图案的现象相吻合,这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 

  关于大龙邮票的版模,虽然有多种说法,但获得一致的看法,是大龙邮票1分银、3分银及5分银三种面值各镌一个母模,翻铸成25个子模,合成印版。 

  三种面值的龙鳍均有微异,如1分银和5分银,中央龙鳍有三个尖端,3分银则为两个尖端,且形状和方向也不一样。 

  大龙邮票最初镌版,面值1分银版模在图案的左下角,有三个半小圆圈,3分银和5分银则各为三个小圆圈,由此可以证明这种是“试模样票”。大龙邮票在正式付印前,将中间一个圆圈刮去。 

  试模样票是根据设计图稿制成版模后印成的样票。主要用以观察图样和检验版模。 

  试印样票也称“试印印样”或“试印票”。主要用于检查印刷效果和工艺效果。 

  大龙邮票三种面值各有不同样票:壹分银有:母模样票、试模样票及试版样票;叁分银有:试模样票、试版样票及封标样票;伍分银有:试色样票、试模样票及试版样票。大龙邮票面值1分银见有母模样票的,现藏于日本已故集邮家水原明窗遗集中。 

  大龙邮票面值3分银见有封标样票。封标样票是指贴在包装邮票袋封上,印有袋内邮票图案的票。这种大龙邮票的封标样票见有两种,即印于米黄色薄纸和较厚黄纸,前者曾出现于美国集邮家施塔遗集中;后者曾藏于台湾省集邮家黄建斌遗集中。 

  大龙邮票面值5分银见有试色样票。最早的试色样票在图案左下角处有三个小圆圈,浅红色、印于薄白纸、无背胶、无齿孔。存世仅有2枚。 

  大龙邮票的样票经常在邮品拍卖会上出现,试版样票多于试模样票、母模样票、封标样票及试色样票则很少见到。 

  1997年秋,嘉德拍目第1634号拍品:“大龙3分银棕红色龙爪多一圈无齿样票直双连带左下边纸、色泽鲜艳,极罕。估价3万至3·5万”。成交价2·97万。 

  同期拍目第1635号拍品:“大龙3分银左爪多一圈无齿样票,印于厚卡纸上,色泽鲜艳,极罕,上品。估价2·5万至2·8万”。成交价2·42万元。 

  2001年春,嘉德拍目第2062号拍品:“大龙邮票1分银试模样票(多一小圈)横双连带下边纸一件,印刷于薄纸,原胶未贴,上品。罕见。估价2·1万至2·3万”。 

  1999年8月嘉德拍目第140号拍品:“大龙无齿样票,1分银绿色直双连带下边纸,原胶,贴纸;3分银红色横双连,左枚右下角龙爪破版,无胶,贴纸;5分银黄色横双连带右边纸,无胶,贴纸,上品。估价12万至14万”。从图上看,也是试版样票。 

  2001年秋,台北远东拍目第1003号拍品:“大龙无齿样票1C、3C、5C(双连),3C左边一枚破版。底价25万台币(约合人民币8万余元)。从图上看,是试版样票。   集邮界通称的绵加义翻印票,不是大龙样票。通过对大龙邮票发行前各种样票的全面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龙凤戏珠图、二龙戏珠图及钱币图只是稿样,不是样票。 

  第二,万年有象图(无齿和有齿)票都不应算是大龙邮票的样票,只是一种印制后未发行的邮票。 

  第三,大龙邮票的样票,依据样票的定义,其图案印成后,分发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用的样品,以示与正式邮票区分。 

  第四,大龙邮票三种面值都有:试模样票和试版样票;1分银还有母模样票;3分银票还有封标样票,试模样票,又有厚纸与薄纸两种;5分银还有试色样票。大龙邮票共有样票10种。(刘肇宁)


作者:《中华集邮网》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9月3日发行《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
下一篇:再谈黄道十二宫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