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宋代古桥年久失修:官员用假古董换来好政绩

[日期:2014-07-24]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华社  记者陈弘毅、黄鹏飞

  记者日前在某地采访发现,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桥年久失修,残破坍塌,却没得到及时修缮。当地有干部称“维护古桥成本太高,打算等它塌了以后重修个新的‘仿古桥’”。

  放眼全国,此类现象绝非个案。不少地方近年对引进“文化一条街”等投资项目乐此不疲;真正的古街区维护不力,偏热衷打造“仿古街区”;用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刷上一层涂料的“假古董”取代古朴而韵味十足的老建筑更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某些人看来,仿古建筑是最“高效”的方式:外表看似古韵十足,似乎也没破坏历史原貌,投资下去省时省钱,看起来仿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不过,这背后的逻辑,恰是贪快的“扭曲政绩观”:不论“假古董”还是“仿古街区”,几个月就能拿出来对外展示“政绩”,而对于古建筑“修旧如旧”的长期维护,对于古街区、古文化细节性的保护费时又费力,上头还不容易看到,对自己的政绩没什么加分作用,何必做这般“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对待历史与传统,我们要少些轻浮。热衷于建设“假古董”的官员应当反思历史、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何处,什么才是真正利国利民、利于文化传承的事。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当代国画家生存状况调查:书画名家走穴应酬
下一篇:《邓小平诞生110周年》纪念邮票内容确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