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邮票里的学问

[日期:2014-06-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万维生的个人邮展前几天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除了厦门本地的“粉丝”热情丝毫不减追星族外,还有许多邮迷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看一眼展览。

  万维生20年前曾在厦门举办过一次展览,巧的是,两次展览的开幕日期都是6月1日。展览举办期间,“追星族”蜂拥而至,“粉丝”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开始收集万维生的邮票、邮品了。72岁的曾老太太有55年的集邮史,每天上午8点就准时到达展馆,想找机会与万维生单独交流,无奈现场“粉丝”太多,她一直苦寻不到机会。这些集邮迷们收集的万维生的邮品都有年头了,有的还散发着樟脑丸的气味,其中有不少是他20年前在厦门办展时曾在上面亲笔签名的。时隔20年,他们再次请万维生在上边签名。万维生说,他签了两次名的邮品是特别珍贵的,参加邮展能得高分。

  讲究比例最重要

  画邮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在小小的方寸之间作画,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万维生介绍说,谁都可以画,但是要画好就没那么容易了。画邮票要掌握特殊的规律,由于实际的画稿是我们所看到的邮票的6到8倍,所以要讲究一定的比例,才会取得好的效果。万维生总结了几十年的经验认为,在画稿上很壮观的大场面缩放到邮票上,效果未必好。像他当年画的《儿童》系列邮票,原本画的是一群人,但发现缩小后的效果不好,最后集中突出一个小孩,效果却出奇的好。又如邮票《万里长城》,不可能把万里长城全都画出来,只能选取最精彩的一段来表现。

  妈祖上邮票信仰传播开

  据万维生介绍,邮票的题材无穷广泛,但不是想画什么题材就可以随便画。国家一年只发行20几套邮票,想上邮票必须“排队”。武夷山排了好几年队才轮上,鼓浪屿还没排上队。现在全世界最热门的是航天和体育题材的邮票。不过上邮票虽难,一旦排上队了,影响力大得惊人。就像万维生的邮票《妈祖》,北方人原本都不知道妈祖,邮票发行后,这一信仰习俗立即传播开来。还有别看邮票小,就算再细微的差错都有人看得出来。当年万维生的邮票《天鹅》印刷时曾出现一个小失误,把英文字母“n”和“u”颠倒了,结果第二天万维生就接到了无数通电话,都是来指正这个错误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上发行邮票最少的国家
下一篇:世界就在方寸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