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票” 姜伟杰雕刻
姜伟杰的鼎鼎大名是和同样鼎鼎大名的“猴票”捆绑在一起的。虽然姜伟杰不是“猴票”的设计者,只是“猴票”的雕刻者,也足够了,正是他用点和线构成的雕刻语言,成就了“猴票”完美的故事。
每当看见“猴票”,姜伟杰的眼睛就放光。而在很多场合,集邮者见到“猴票”,就会想起姜伟杰,见到姜伟杰,就会说起“猴票”。作为“猴票”的雕刻者,姜伟杰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集邮者一个又一个关于猴票的问题,包括其升值传奇——由于是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者欢迎,“猴票”在邮票市场价格上升很快,30多年间,从每枚8分升至13000元以上,升幅高达十几万多倍。
姜伟杰在雕刻“猴票”印版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工夫,使得“猴票”上的“猴毛”在阳光下光彩熠熠,犹如真的猴毛一般。
姜伟杰1951年生于北京,目前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姜伟杰参与设计的邮票有:T.36《铁路建设》(与李庆发合作)、J.169《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与李庆发合作)、1992-15《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与李庆发合作)、1997-7《麦积山石窟》(与李庆发合作)、1998-25《刘少奇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与李庆发合作)等。
1979年10月30日,为了反映中国铁路建设的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铁路建设》特种邮票,全套3枚,由姜伟杰、李庆发设计。邮票采用影雕套印,由李庆发、姜伟杰雕刻。既设计邮票,又雕刻邮票,使得这套邮票的色彩晕染、线条布局相得益彰,姜伟杰、李庆发的首度合作,交上了令集邮者满意的答卷。
焦裕禄,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不顾重病在身,率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除“三害”,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顽强斗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几十年来,他那“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情怀,“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那一心为党为国为人民的高风亮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1992年,当姜伟杰、李庆发再度合作设计这套邮票时,他们决心要把焦裕禄的形象像纪念碑一样矗立在邮票上。在设计时,他们用重笔将焦裕禄立体化,同时将背景虚化,以突出焦裕禄的伟大形象和高尚风范。邮票发行后,被集邮者赞誉为人物邮票设计中的力作之一。
姜伟杰设计了一辈子的邮票,他特别享受这个工作、这个过程。他指着1997-7《麦积山石窟》邮票中的北魏胁侍菩萨与弟子塑像说,同样是泥塑的,有的面无表情,而这尊塑像表现得和谐生动——胁侍菩萨与弟子说话的表情和善,弟子双手合实,悉心聆听。为什么这尊塑像中胁侍菩萨与弟子如此亲密呢?姜伟杰解释说,因为当时菩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是平易近人的,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淳朴的民风。姜伟杰在设计《麦积山石窟》邮票时,采用了十分朴实的创作手法,让邮票的画面与当年的气场纵横、贯通。
1998年11月24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刘少奇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为了真实反映刘少奇在不同时期兢兢业业的伟大形象,这套纪念邮票是以4张照片为原图的。第一枚邮票图为1965年10月1日,毛泽东、刘少奇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一年一度的国庆大典。第二枚邮票图为1945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时的情景。第三枚邮票图为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刘少奇于1965年访问柬埔寨时,受到王国政府和人民盛大欢迎时的情景。第四枚邮票图为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为他拍的一幅工作照。姜伟杰认为,真实不等于照搬,真实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为了让画面感更美观,更清晰,更简洁,姜伟杰在设计时对所选照片进行了适当处理,舍弃了不必要的细节,让主体更为突出。
刘少奇一生热爱人民,为自己融于人民之中而自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直至去世前,刘少奇仍坚信“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姜伟杰坦言,邮票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洗礼、受震撼、升境界的过程。
前不久,姜伟杰再次声名鹊起——他又获奖!《习仲勋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获得了最佳设计奖。这是姜伟杰自1971年调入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从事邮票设计、雕刻以来,第三次获得邮票设计奖。第一次是普22《祖国风光》获得1981年最佳邮票设计奖,第二次是普21《祖国风光》获得1991年最佳普通邮票设计奖。
姜伟杰从福建福州发奖大会回到北京的第一时间被采访:“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一个字也不要写呀!”姜伟杰微笑着说,态度却很坚决。他太谦虚了。
现在,姜伟杰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但他闲不住,一次又一次来到集邮者中,为集邮者讲述了邮票设计与雕刻方面的知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他设计的邮票画稿现场展示,为集邮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