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9日 燕赵都市报
“戏匣子”这一称谓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则常会听到“戏匣子”这个词。其实这“戏匣子”就是收音机。你可千万别小看这收音机,这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出了名的“四大件”之一,谁家要是有一台精美漂亮的收音机,那绝对是风光的。就连当时谈婚论嫁的“条件”,亦是不可缺少的,有一句“名言”流传了很久:要想婚事快快办,“蹬蹬、转转、听听、看看”。这“听听”指的就是“收音机”。由此可见这收音机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收音机不但是人民生活的必需,更记载着一个无线电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说起来,与无线电广播形影相随的收音机历史也只有百年。
最先让中国大众熟悉的是矿石收音机。早在1904年电子二极管发明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某些矿石具有单项导电的特性。1906年无线电广播诞生后,随着广播的兴起,美国科学家邓伍迪和皮卡尔德利用矿石晶体进行试验,发现了它的检波作用,将其与几种简单的组件连接,就可以接收到广播节目。
1901年,意大利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的越洋发射与接收。三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在电子二极管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能放大电子信号的电子三极管,为收音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技术和物质条件。
二十世纪初叶,美国的矿石收音机与电子管收音机同时登陆中国上海等沿海城市,其中以矿石机最受欢迎,原因之一是它无需电源,经济、方便。
1933年10月,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生产出了外观小巧、价格低廉的矿石收音机。
收音机的问世不仅在新闻、经济、文艺、体育、军事、气象、教育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在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世界各地的新闻要事、商业行情、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由电台发射出电波,瞬间便可被家中的收音机接收。因为有了收音机,地球似乎一下子变小了。
电子管收音机也叫真空管收音机,无线电界在早期又根据机内电子管的支数俗称为“几灯机”。
1935年以来,以南京无线电厂“红星牌”收音机为先导,中国电子管收音机全面实现国产化。1960年,“熊猫牌”601型6灯收音机以优异的技术指标和精美的外观造型,不仅赢得了国内听众,还率先进入国际市场,并馈赠给外国元首。
但电子管收音机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她不但体积庞大,耗电多,且热量大,易损坏,所以人们还在不断的寻求与探索其它的途径。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发明了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管。它与电子管相反,在冷态下工作,耗电少,耐用,可制作得很小。晶体管的发明成了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二十世纪5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先后研制成了晶体管收音机(简称半导体),这种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又耐用的新产品一经问世便大受欢迎。经过20多年的更新换代,“半导体”(晶体管收音机)逐渐取代了电子管收音机。
“半导体”在我国的问世时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我国电子工业相对落后,流行的是一只晶体管的“单管机”和三四只晶体管的“来复式”(简易式)收音机,而且同电子管收音机并存。“文革”时期大量生产了高级的“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1958年1月20日,上海无线电三厂、四厂生产的全部国产化的晶体管收音机投放市场,其中的28A型还在当年被列为周恩来总理出访的国礼。
1965年,毛泽东主席为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这一指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对我国收音机制造业产生了超乎想像的巨大动力,尤其是在1970年前后达到极致。
如今,时过境迁,这些当年曾风光一时的“戏匣子”已逐渐被极为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所替代,因此进入收藏,引人怀旧,便成了人们一种不懈的追求。目前在收藏品或旧货市场上有如下几种收音机颇受欢迎。1.早期研制生产的收音机。2.“文革”时期生产的收音机。3.造型奇特的工艺美术型收音机。4.一些特殊类型的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