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民间博物馆重器:一件青铜器改变工艺史

[日期:2014-05-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4年05月18日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深浮雕大漆二十四孝、金漆铁笔画帝王拜贤神椅。吕甲 摄深浮雕大漆二十四孝、金漆铁笔画帝王拜贤神椅。吕甲 摄赶鸭画像砖原砖赶鸭画像砖原砖何朝宗雕渡海观音14-17世纪(明代)通高52cm(受访者供图)何朝宗雕渡海观音14-17世纪(明代)通高52cm(受访者供图)

  老祖宗“忠”“孝”见证物

  名号 中国百家堂

  位于成都红星路35号B区的中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祖宗牌位和宗祠家庙祭祀文物为主题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在博物馆馆长郑先生眼里,他家的“镇馆之宝”有两件:一件是清代早期的金丝楠木关公像,另一件是从福建地区收得的神椅。一为“忠”,一为“孝”,表明博物馆主人的建馆本心。

  关公像高2.18米,直径70厘米,由一整块金丝楠木根部料雕成。是新津一陈姓祠堂家庙的守护神。2006年,郑先生在新津收藏品时,很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件关公像躺在已废弃倒塌的祠堂里。陈姓老人家里有资料记载这件木雕的大概背景,郑先生本人很喜欢关公以及其代表的忠义文化,又被这件取材珍贵、造型威严中有杀气,却并不呆板的刀工吸引,将其一起收了回来。关公像很沉,约有500公斤,6个当地抬石头的男子都没能把它抬动,为方便搬运,郑老师在当地做了个木头架子,结果这个木头架子都被关公像砸烂了。

  而那架深浮雕大漆二十四孝、金漆铁笔画帝王拜贤神椅,郑先生很欣赏它的精美。他说,神椅是收藏界的一位朋友知道郑在收藏跟宗祠相关的老东西时,以友情价转让的。朋友1982年用米从福建的一个沈家祠堂收过来,高1.9米,长宽均为76厘米,神椅用红豆杉雕成,聚广州潮汕地区漆作、雕刻、绘画、木作工艺为一体。此椅平时供奉在家庙或祠堂中。每逢重要祭祀活动,乡民们用这架神椅抬着宗祠里供奉的守护神或祖宗雕像,在全村老幼的拥护中游行,凝聚家族成员之心。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

藏羌博物馆,坛城。 陈羽啸 摄藏羌博物馆,坛城。 陈羽啸 摄

  巨型唐卡:60高人为非遗节特制

  名号 文殊坊“藏羌绣苑”

  杨华珍的“藏羌绣苑”坐落在成都文殊坊。馆内展示的,是创办者杨华珍多年来的个人收藏——藏羌绣件、服饰、唐卡以及部分藏羌彝族的生活用具。

  绣苑中,杨华珍最看重的,是他们为第三届国际非遗文化节特别绣制的巨型唐卡《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杨说,汶川地震后,2009年,她带着阿坝州的藏族、羌族老太太们来到成都,觉得成都人特别友善。这幅唐卡就是为了感恩和祈福,特别为非遗节准备的。

  绣唐卡之前,杨华珍和绣娘们准备了两三个月,自己画草图,请唐卡大师帮忙看,草图也要给寺庙里的喇嘛、活佛审。

  这幅唐卡成品有21米高,15米宽,除了杨华珍和绣娘,唐卡师傅和藏地高僧大德都曾过来帮忙。“光国家级的唐卡大师就有5个,总共60多个人在做这幅唐卡。”

  唐卡用了堆绣和扎秀两种技法,堆绣是把布堆起来绣上去,总共用了将近30种颜色的绸缎,而各色丝线、绸缎的总用量有多少,杨华珍已经记不太清了。60多人每天超过8小时耗在唐卡制作上,足足用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这幅唐卡绣完。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

“百家堂”镇馆之宝:金丝楠木关公像。  吕甲 摄“百家堂”镇馆之宝:金丝楠木关公像。  吕甲 摄

  一件青铜镜:将四川工艺史提前上千年

  名号 成都顺达博物馆

  成都顺达博物馆建立于2000年,是由市民符顺涛张罗成立的民间博物馆,目前藏品已达千余件,包括古陶、瓷、玉、青铜及银器等,不乏孤品。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红牌楼一街的这间私人博物馆。

  一件青铜镜将四川工艺史提前上千年

  两百余平米的展厅,从石器时代的穿孔玉斧、玉刀、玉矛、玉璧、玉琮,到商周时期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西周青铜鼎……形形色色的藏品,在灯光的映衬下闪动着灵气。

  符顺涛特别向记者展示了一件宋代成都造青铜镜。“你看这上面的铭文写着:‘成都府铜器场铸,匠人龚道监制’。之前荥经县出土了一件带有“成都”铭文的矛,在文物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以前说‘有城就是都’,有‘府’就更珍贵了。从古玩市场偶然得到这件青铜镜,我特意找了很多专家鉴定,说这是北宋时期的东西。再通过这上面的文字,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四川已有了官办的铜器场。这把成都的官办规模经济工艺史提前到一千多年前了,很有意义。”

  角落里的青花瓷15年才觅到的“镇馆之宝”

  说到“镇馆之宝”,符顺涛将记者带到展厅的一个角落,指着一套青花瓷器说:“这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青花反瓷螭龙瓷器,这三件我花了15年才集齐。”

  这套青花反瓷螭龙瓷器共由两个等大的青花罐及一个青花香炉组成,是古代上品官员的文房摆件,三件器物上各攀附着一条无釉反瓷螭龙,显示出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集齐这套瓷器可不容易,上世纪90年代,符顺涛在朋友家里发现了第一件青花反瓷螭龙罐,罐上反瓷螭龙不仅面积很大,而且保存完好,是珍品中的珍品。朋友“宝物赠识士”,符顺利收到第一件“青花反瓷螭龙”瓷器。

  此后,他开始疯狂地寻找青花反瓷螭龙瓷器。几年后,符顺涛寻到一个青花反瓷螭龙香炉。后来,他又跑遍了成都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终于在15年后找到了青花反瓷螭龙瓷器里的最后一件。华西都市报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符顺涛收藏的古青花瓷器符顺涛收藏的古青花瓷器

  德化白瓷:从德国藏家手里购回

  名号 门里博物馆

  位于成都紫荆南路的门里博物馆,是民间博物馆中较少见的综合性博物馆。除了在成都,门里集团在福建也建有博物馆。门里集团品牌部总监王茂波介绍说,博物馆群现在的藏品超过2万件,上至商周青铜器,下接明、清近代的书画作品。有青铜、书画、石雕石刻、陶器、紫砂壶等多个门类,唐伯虎、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作品都能见到。王茂波特别推荐的馆藏精品,还是德化白瓷的代表,“瓷圣”何朝宗的瓷雕渡海观音。

  门里集团发源于福建,德化白瓷是福建本土瓷器的代表,制作始于两宋、盛于明清。德化瓷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何朝宗是明代人,也是德化白瓷瓷塑的代表人物,作品以达摩、观音等宗教人物居多,传世作品不多。这尊“渡海观音”通高52厘米,观音神情自若,飘然立于波涛翻滚的海面上,整个藏品线条流畅,瓷雕玉质感完美。这尊瓷雕曾流落海外,博物馆去年从德国的私人藏家手中购回。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木中君子黄杨木身披神秘外衣
下一篇:南京博物院80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文物库房心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