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8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古玉品鉴 50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据统计,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近万件玉器,以中原一带出土最多。其中,以郑州二里岗文化为代表的商代早期玉器,其种类与二里头文化一脉相承,主要是一些礼器和仪仗性的武器,几乎不见动物形玉雕,形体宽长的玉戈是此期特色。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出土的3000余件玉器为代表,其中仅妇好墓就出土755件,代表着商代玉器的最高成就。
商代玉器的质料来源十分庞杂,殷墟出土玉器据目测鉴定,除少部分质地温润、色泽纯净的透闪石玉料可能来自新疆地区外,多数玉料应来自南阳独山等中原周边的玉矿。玉器颜色以深浅不一的青绿为主,也有部分黄褐色与白色。形体硕大的大件与超大件玉雕,则多见白色大理岩作品。
商代玉器种类造型丰富,包括礼器、武器(仪仗)、装饰品、工具、生活用具与杂器等。礼器有琮、璧、环、圭、璋等;武器(仪仗)有戈、矛、戚、钺等;装饰品有笄、镯、玦、坠、串珠以及各种动物圆雕、片浮雕和各种几何形玉饰等;工具有斧、铲、锛、觿、刻刀、纺轮等;生活用具有臼、杵、调色盘、梳、耳勺等。此外,殷墟还出土了多件簋、盘、豆、觯等玉质容器,造型敦实庄重。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白色大理岩玉簋,口径16.8、高10.8厘米。器身分层雕琢精美纹饰,主体纹饰为三组“臣”字眼、宽鼻巨眉的兽面纹。这类玉质容器,既是商代贵族飨宴的实用器具,也是祭祀神祇时的礼器。
成组玉容器的出现是商代高超琢玉技巧的集中体现。商代玉器常见的圆雕与浮雕并举、镂空与刻纹兼施的技艺,大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工艺传统的延续,唯独玉容器的掏膛与俏色玉作,是前所未见的新技法。
商代玉器纹饰丰富多样,常见有兽面纹(饕餮纹)、螺旋纹、变形云纹、菱形纹、鳞纹、龙纹、人字纹等。刻纹一般直线多于弧线,粗线多于细线,阴刻多于阳刻,最多见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双勾线”有意识地在两条阴线之间勾勒出一条“假阳线”,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整体纹饰图案化的美感。因而,“双勾线”与“臣”字眼、刚劲方折的轮廓造型、剪影式的图案效果、庄严肃穆的视觉感受,共同营造了商代玉雕最绚丽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