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艺术大师范曾的邮票情缘

[日期:2014-04-23]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天津市集邮公司   


 

       范曾,在中国书画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都是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他被尊称为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和国学大师。这些年来,范曾创作的各种书画作品,早已成为艺术收藏领域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有人这样评价范曾的绘画特色——“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他的画中诗意,不仅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意蕴风神中,同时还体现在每一笔的点画浓淡之中。古老中国的诗、书、画,在他的灵动丹青中有了凛然的风骨,更有了诗思相接的内涵。

       75岁的范曾,有着浓厚的邮票情缘。将在5月3日发行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六十周年》邮票大版张边饰题字是他近期的作品。

       此外,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5月10日发行《鸿雁传书》特种邮票(名称暂定)一套一枚,邮票面值1.20元,据悉此套邮票由艺术大师范增先生设计,由北京邮票厂胶雕印制,台湾中华邮政也将于同时期发行同题材邮票一枚,这是海峡两岸65年来的首次。

       范曾,出身于一个十三代诗人延绵不断的著名文学世家。他的童年是在家乡江苏南通度过的,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艰难。那时的孩子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因家里的信件较多,信封上的邮票吸引了他的兴趣,他开始收集信销票。从信封上把邮票洗下,贴在玻璃上晾干,放入小本中。从中国的到外国的邮票,他都十分珍爱。小小的邮票给他带来孩提时代的快乐。

       或许正因为少年时代的一段邮缘,范曾从20世纪80年代始,亲身参与到中国邮政邮票的绘制和设计之中。

       1980年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小型张上的齐白石像,是范曾首次参与邮票设计工作。对如何表现这位艺术大师,范曾研究了很久才施墨,一气呵成。画中的齐白石,眼神看着画面,一手握着很大的毛笔,一手好像摁着纸,生动传神。这枚邮票小型张一直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是范曾先生完整绘制的第一套邮票,范曾说,《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是他的老师蒋兆和先生的力作,他在绘制第三组的时候有意和他的恩师拉开距离,因为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特点。这套邮票,他采用了白描淡彩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徐光启、李冰、贾思勰和黄道婆这四位古代科学家的形象。这套邮票也成为中国人物邮票中的精品。

       在1981年举办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中,以上两套邮票分别荣获1980年最佳纪念邮票奖和最佳特种邮票奖。

       2009年,范曾设计了《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与第一组书院邮票的不同之处是,这套邮票将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的景致和相关人物形象结合,画面更具文化内涵。

                                                范曾设计的《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在2010年全年31套邮票中脱颖而出,荣膺2010年度最佳邮票。闻此消息,范曾先生欣然题诗一首:“风范千秋学士林,升沉起伏见晴阴。崇儒盛事欣挥笔,赤县知音识我心。”

此外,2013年7月13日发行的《琴棋书画》邮票也是大师的作品。范曾先生以精湛的造型表达能力,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琴棋书画的四个典故:《高山流水》、《弈秋课徒》、《怀素临池》、《道子画壁》。
这套邮票在刚刚结束的“第34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中表现优秀,因此,荣获“优秀邮票奖”!

有专家评价范曾所绘《琴棋书画》邮票画面:“运笔神采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更重简笔泼墨,力追天籁之境。识者谓其气韵生动。”

对于邮票,范曾先生满怀敬意,称之为世界上印刷数量最大的独特艺术品。他说,因为信件和信息的存在,所以邮政事业将兴盛不衰;因为国家文化继承和传递的需要,所以邮票的精彩还将有无限的舞台。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新中国十大珍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
下一篇:中国邮币精品展启动仪式暨第一届邮币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