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 Dynasty;Romanovyi;Романовы)是1613年至1917年统治俄罗斯的封建王朝。1613年1月,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1596—1645)被推举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位时,经过推行西化改革,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迅速强盛。后不断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强国,农奴制也日益加强。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继位,男嗣断绝,外戚当权,但仍袭用罗曼诺夫王朝的名号。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19世纪末形成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7月17日,沙皇一家在叶卡捷琳堡被处决。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期间,对内实行专制的农奴制,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镇压各国人民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它也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该王朝时期,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这个王朝几乎从所有邻国身上吞下肥肉,攒下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大步流星追赶世界文明的潮流。直到它覆灭时为止,留下的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