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1《八十七神仙卷》袖珍织绣很多收藏者反映原1300毫米×100毫米画面较小,特改为1750毫米×150毫米,为方便大家收藏,包装形式也改为高透明亚克力的盒式包装!
2013年是袖珍织绣面世十周年,特推出GJ-1《八十七神仙卷》挂件龙头品种,编号发行1200套。《八十七神仙卷》由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是我国美术史上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由于规格增大和亚克力包装,使制作成本大为提高,现单售价格一律780元。
点击放大可见全图
点击放大
《八十七神仙卷》织绣挂件,共分三段落,从左往右,是齐白石题跋、八十七神仙图和徐悲鸿跋尾。
画中描述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拜天上的玄元皇帝老子。头上有光环的是三帝,身着武装的是神将,画上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等的点缀,画面优美,宛若仙境,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一段是1948年10月徐悲鸿的跋尾,写的内容是:
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
是年,吾应印度诗翁泰戈尔之邀,携卷出国,道经广州,适广州沦陷,漂流西江四十日,至年终乃达香港。翌年走南洋,留卷于港银行铁箱中,虑有失也,卒取出偕赴印度。曾请囊达赖尔波司以盆敢利文题文。廿九年终,吾复至南洋为筹赈之展,乃留卷于圣地尼克坦。卅年欲去美国,复由印度寄至槟城,吾亲迎之。逮太平洋战起,吾仓皇从仰光返国,日夜忧惶,卒安抵昆明熊君迪之馆,吾于云南大学楼上。卅一年五月,吾举行劳军画展。五月十日,警报至此,画在寓所,为贼窃去。于是魂魄无主,尽力侦索,终不得。翌两年,中大女生卢荫寰告我,曾在成都见之。乃托刘德铭君赴蓉,卒复得之。唯已改装,将“悲鸿生命”印挖去,题跋及考证材料悉数遗失。幸早在香港付中华书局印出。但至卅五年胜利后返沪,始及见也。
想象方壶碧海沉,帝心凄切痛何深;相如能任连城璧,负此须眉愧此身。既得而愧恨万状,赋此自忏。
卅七年十月重付装前书。悲鸿。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唐代一件珍贵的画卷,图卷曾流落海外,1937年徐悲鸿先生在香港从一位德国人手中用重金赎回,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1942年战时,徐悲鸿在云南任教,敌机轰炸极为频繁、疯狂,一天,空袭警报再次响起,徐悲鸿像往常一样与大家匆忙跑进防空洞。然而,当警报解除回到办公室时,他发现办公室内的箱子全被撬开,《八十七神仙卷》和其他30余幅画作全都不翼而飞!《八十七神仙卷》如翩然飞去的黄鹤一般杳无踪迹。此时,日夜忧心如焚的徐悲鸿悲伤赋诗道:想像方壶碧海沉,帝心凄切痛何深。相如能任连城璧,愧此须眉负此身。
1944年《八十七神仙卷》在成都失而复得,八十七位神仙都安然无恙地出现在悲鸿眼前。他们依旧安详、肃穆、体态优美,只是画面上那“悲鸿生命”的印章已被挖去,题跋也被割掉。悲鸿当即高兴地作了一首诗: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1948年他为此画重新装裱,补写被窃贼挖去的跋文,重钤“悲鸿生命”印。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作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