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故宫博物院首次引入社会力量修复文物

[日期:2013-06-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6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面对数百万计待保养和修复的文物,北京故宫首次尝试引入社会力量来应对。

  故宫博物院26日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启动“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一批来自北京美术宫灯厂、北京象牙雕刻厂、北京珐琅厂、北京剧装厂、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等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与故宫合作完成对文物的修复保护。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坦言,因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院藏部分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需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力量,无论从技艺门类上、还是人员方面都过于单薄,难以在可期待时间内实现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数以百万计的文物要修复保养,心里最没底的就是人才问题。”

  他表示此次合作只是一个开头,“目前用于修复保护的还只是资料性文物,上等级的文物暂时还没开始,待项目双方互相磨合熟悉后再进一步开展合作。”参与的技艺人员首先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安全培训,能胜任的将被故宫博物院纳入专业人才数据资料库,长期作为该院文保修复的重要力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位于慈宁宫厢房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仅有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宫廷戏具、金属文物以及家具等六大类,据悉将来会扩展至十几类。“在建的故宫北院区将有2万平米的文保科技用房,其中5000平米可以让观众直接参观修复过程”,单霁翔透露。

  这些“进宫”的非遗传承人中,有的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如清宫造办处漆作匠人韩启龙第五代传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柏德元。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颖表示,北京剧装厂此前曾为坤宁宫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帝后贵妃幔帐等复制绣品文物200余件。“这回是首次为故宫修复文物,难度很大,但是在此过程中能活态培养传承人,让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到振兴,很有意义。”

  单霁翔表示,与这些文物的保护修复直接相关的各种技艺,将通过档案记录、照相、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得到永久性的记录和有形地展示,并将适时举办修复文物技艺展览。(记者 应妮)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古旧书中的奢侈品
下一篇:47位民间巧匠为故宫修复文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