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艺术品拍卖低开高走成流行

[日期:2013-06-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6月14日    芷兰雅集 

  【特点】

  许多质量不错的艺术品,估价并不高,但是成交价却不低。这是什么现象?问及拍卖行,答曰:估价低不要紧,能拍高就可以了。原来对高端艺术品进行低估成了一种策略,目的就是引来更多人参与竞争。结果行情就呈现出了股市般的“低开高走”。

  低估价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调低底价,确保成交;二是引人注意,加剧竞争。这种“估价低”的现象并非个例,在多家大拍卖行都有呈现。不过,这种低估价与“无底价”尚有差别,后者存在“噱头营销”,或者存在完全不能辨识质量能力,任市场决定;而价格低估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一些封面作品价格低估,是出于对市场接受能力的试探,对更多人的参与起“诱惑”作用,关键是成功说服了卖家,调低底价,有利于艺术品的成交。

  【亮点】

  今年,各大拍卖公司对专场的组织倾入了更多智慧,如嘉德的老舍夫妇藏画,再如保利的小万柳堂藏扇,都属于精品专场。在市场行情未明前,推出此类名家的亮点收藏专场,无疑可起到画廊点睛作用。而首度推出的夜场——匡时夜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匡时的书法拍卖,更是火爆。

  【流标】

  今年有几件重点作品流标,这不能不算是个遗憾。有疑似估价过高的瓷器,有估价过高的地图,也有保证金过高的书画。总之,对这些未能上拍或者成交的艺术品,业内人士的解释都包含了“要价太高”因素,这似乎也证明着一个话题:调整期尚未离去,市场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因为今年流标的艺术品,若三年前上市,绝对都是亿元身家,而今年至今,一件过亿的作品都没有。

  【峰谷】

  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可以明显看到:市场的峰谷现象已经出现。即优秀人才、资本和关注度都集中到了几家大公司身上,带来的是征集和运作能力、超高人气,但这也仅限于几家具备全门类经营的综合拍卖行;更多的属于艰难维系生意的企业,即处于山谷中的拍卖行,有的属于先天发育不良,有的属于运营不佳或策略不善导致下坡,在资源垄断强弱明显的今天,市场的份额划分日益清晰,“强者更强”的局势可能发酵,最终导致中小拍卖公司、甚至原本在一线的拍卖行生计艰难,如果特点不明确,倒闭也有可能。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玉器骗子循环作案共骗56万元玉器
下一篇:9月筹款助学义拍拍品火热征集中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