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8月,54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借以鼓励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的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了“儿童节”。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多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赶往集中营。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会议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1954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规定将11月20日为世界儿童节。至今,各国的儿童节时间并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儿童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1958年5月29日,苏联发行了首套“国际儿童节”邮票一套2枚(图1、图2),图案分别是儿童玩具和炸弹、不同种族的儿童。

图1 图2
1960年6月1日,苏联邮政专为国际儿童节发行一套4枚“儿童画作”邮票,主图分别为:儿童友好、儿童农场、儿童冬季游戏、儿童动物园(图3——图6)。

图3 图4

图5 图6
1979年6月1日,发行一套1枚“儿童节”邮票(图7),主图是鲜花中的儿童。

图7
1979年9月7日,发行一套4枚“国际儿童年”邮票(图8——图11)。


图8 图9

图10 图11
同时还发行了4枚带附票的过桥票,附票上是勃列日涅夫的题词: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为了让儿童过上安静、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要战争。(图12——图15)。

图12

图13

图14

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