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普陀山5盎司圆形金质币图案简介

[日期:2013-04-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毗卢观音为原普陀山普济寺圆通宝殿的主尊,而普济寺又与法雨寺、慧济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寺。其最早前身是十世纪的不肯去观音院。此寺名缘自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时,日本僧人慧锷因奉请来自五台山的檀香木观音尊像,原意是欲携返日本奉安之,但却在普陀山遭遇风雨阻隔,而无法出航,只好就地创建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这尊檀木观音。

千年以来,不肯去观音院经历了数十次的兴废,名称也一度改为普济禅寺,今称普济寺,为二十世纪末年所修建。主殿圆通宝殿正中供主尊毗卢观音坐像,两侧身旁的善才与龙女,均侍立在莲颈支撑的莲瓣之上,宝殿四周端坐着三十二尊观音应化身。

依《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载,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二十七位善知识,住在普陀洛迦山,此山是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而普陀山普济寺便呼应经典所载,供奉了毗卢观音,亦即勇猛丈夫观自在菩萨。毗卢观音坐像高8.8公尺,头戴五瓣毗卢冠,每瓣一化佛,故又称五佛冠,正中毗卢遮那佛,即是大日如来。毗卢观音五官端庄,双目垂帘,身披覆盖两肩的天衣,敞前胸、饰璎珞,中衣结带,双手置腹前结禅定印,双腿结跏趺坐于多层莲座之上。

毗卢观音坐像与一般佛寺的观音像,最大的不同在于头上的毗卢冠,此毗卢冠,义即五佛冠,因冠上有五尊佛,正中为毗卢佛,全称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乃梵音音译,其义为遍一切处、光明遍照之意。宋代以后的华严三圣造像,以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胁侍,其中尊毗卢遮那佛多头戴毗卢冠,双手结毗卢印。元代以后,头戴毗卢冠的密教观音像,逐渐普及中土。今观音戴上了毗卢冠,就形同毗卢遮那佛,具光明遍照的法力与愿力。 (供稿:金秋商贸  010-65056211)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银纪念币发行公告
下一篇:北京马甸邮市五一放假,上海卢工邮市暂无放假通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