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言为善、羊我为義、羊以为祥、羊食为養……
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唐人王之涣《出塞诗》中有这样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对羊角,下部是个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为生的民族。
在汉字中,很多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在我国古时候,“羊”与“祥”字是相通的。汉代许慎的《论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羊温驯忠厚,于是有了善字,“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根据《说文》,“甘,美也。”可见甘美相通,美源于羊的味觉感受,鱼羊合烹,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鱼与羊构成汉字的“鲜”,这是我国先民们对鲜的认识源于鱼和羊的见证。
我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羊肉美食更不例外。最著名的“全羊席”在我国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原是宫廷招待信奉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宴席,一桌“全羊席”,至少要有四十四个菜,但在所有的菜名中不露一个“羊”字,全都以生动、美丽、形象的别名代之;而极具地方特色和风味、誉满国内外的各种羊肉美食,更是不胜枚举。
在古代,羊不仅是供膳的,羊又是祭祀的祭品,专供祭祀的纯色牛,称“牺”。牺字里也有羊,羊是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牺”“牲”。十二生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专属的生肖。十二年一循环。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而羊也是生肖动物之一。
羊岩画的则是人类早期的一种艺术,羊是在岩石上刻画最多的一种动物。有猎羊图、牧羊图,也有表现羊在草原上嬉戏的母子同乐图、人羊共嬉图、双羊角力图等,岩画的创作手法是稚拙的,却又极其传神,内容非常丰富。面对这些岩画中千姿百态的羊的形象,不禁令人会感叹远古先民与羊是怎样的息息相关,竟把它刻在岩石峭壁上,历经风雨沧桑,向后人讲述着遥远的故事。
「1/2盎司梅花形精制金币」
「1盎司梅花形精制银币」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发行2003中国癸未(羊)年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公斤、1/2盎司梅花形金币、1盎司梅花形银币和1公斤圆形银币的背面图案均为母子羊图。币面上,母与子相向而视,母羊身形曲线柔和、软耳垂顺,看着小羊仔的眼眸,极尽温柔、疼爱之色;小羊仔身形娇小,与母亲专注相对的神态极为亲昵,整幅币面弥漫着母子温情的氛围,极富轻松、适意之味,舔犊情深跃然币上,动人心魄。币面拟人化的构图设计,赋予了羊一种人文的温暖和情感,是对羊的外在品行和内在性格的进一步认识和认同,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中,羊与宗教信仰、思想文化、社会习俗、艺术等方方面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被赋予了深廖的文化内涵,如《春秋繁露》所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供稿:金秋商贸(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