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长城成中国区域文物保护重点

[日期:2013-03-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华网太原3月17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长城保护已列入2013年山西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将编制完成明长城偏关寺沟段、平型关段维修方案,并启动维修保护工程。

  “山西明代长城调查报告已交付出版,长城雁门关段保护工程也已完成。”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说,争取在2015年前,完成长城保护标志碑的设立,并在长城沿线村庄聘请长城保护员。

  目前,中国境内历代长城的总长度达21196.18千米,分布在15个省份的403个县域内,包括墙体、壕堑、关堡等设施43721处,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历经千年,中国部分长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下正遭受蚕食。除了黄沙、雨水等对古长城的侵蚀外,人们还会私拆城砖盖房子、垒羊圈等,大多古堡处于荒芜废弃状态。

  2012年末在山西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议上,近年来,尽管长城保护困难重重,但是各重点省区市还是积极地把长城保护纳入到文物保护的“重点”。

  河北省在完成对金山岭长城、山海关长城、紫荆关长城等6处长城维修保护后,2013年又启动了紫荆关长城二期工程、万全右卫城和义院口明代长城3处长城的维修保护工程。

  在甘肃,玉门、山丹、肃州区等8个县市区的长城保护设施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完工,通过设置围栏、界碑、界桩等保护设施,极大地减少了对长城的人为破坏。此外,还实施了凉州区、古浪、瓜州、敦煌4县市长城及烽燧抢险加固工程。

  在青海,西宁境内明长城大通段、湟中段、互助段、门源段四处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已拨付部分资金。其中,明长城湟中段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其他三段已进入招标阶段,近期将开始实施。

  在宁夏,战国秦长城原州区“长城梁”段修缮工程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正在编制其设计方案。

  白雪冰告诉记者,长城体量大,墙体修复、周边环境整治都需要大量资金,再加上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以及文保人员的缺乏,都使长城保护面临着主客观的困难。除了国家加大对长城的保护力度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力量参与到长城的保护行动中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古玩收藏全看道行深浅
下一篇:龙泉青瓷越干净越简单越难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