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徐悲鸿留法鲜为人知往事

[日期:2012-11-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11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青年徐悲鸿
 青年徐悲鸿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1895-1953)带着媳妇蒋碧微去法国留学。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到法国后,徐悲鸿进入了巴黎朱利安学院,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习。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以前在国内时画的大多是写意的中国画,现在对着物体画素描时,觉得自己的观察和描写都很不准确,手上没准,“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为了改变过去作画的习惯,徐悲鸿不画中国画了。

  过了两个多月,徐悲鸿才开始对素描稍稍找到了些感觉。1920年,徐悲鸿报考了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绘画科。这个学校书多,老师好,学费不用缴,就是入门考试严。考试考了1个月,徐悲鸿以百人中第十四的名次被录取了。

  学画的过程枯燥而艰苦,对一位来自中国的穷学生而言就更难。为了省钱,徐悲鸿节衣缩食,有时连续几周每天以面包和冷水充饥。他尽量不画耗材费用 很高的油画,把重点放在了素描上。没钱请模特,他就画蒋碧微,有时在家里对着镜子画自己,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徐悲鸿自画像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21年夏天,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北洋政府一度中断了给留学生的生活费,徐悲鸿被迫来到消费较低的德国柏林。在德国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徐悲鸿

  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只要生活能维持,徐悲鸿就拼命画,每天作画十几个小时,从不 间断。为了画好狮子行走时提起的一只后腿,徐悲鸿一连3个月到动物园写生。

  在德国期间,徐悲鸿见许多美术复制品非常精良,他便向别人借钱,尽量多买一些,准备将来带回国内。他的房间到处塞满了购买的各种资料。借钱买这些东西,对家庭生活却照顾不多,徐悲鸿常常引起妻子的不满。

  有一次,徐悲鸿在街上偶然看到有家画店出售康普等画家的作品,价格非常便宜。他非常兴奋,马上意识到这是收藏大师作品的极好机会,可眼下两手空

  空,自己已经一年多没拿到生活费了,并且欠了朋友很多钱,哪里还有钱再去买艺术品呢?无奈,徐悲鸿去求助同在德国留学的宗白华等几位好友,这才勉强买下了 康普的两幅油画和一些速写。现在这些作品都收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作者:熊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挖掘2012年秋拍市场中的未来明珠
下一篇:玉石市场凉意隐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