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地远,一望苍茫,人们心中也由此开阔起来,仿佛拥有一切,又看淡一切。虽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正所谓天凉好个秋,如此心境,怕是比冬日里白茫茫一片无所留的要积极许多。在这样一个漫爽而迷人的季节里,第一套青铜器金银纪念币于
8月31日登上了金银币市场的舞台,它以来自几千年前的青铜器为题材内容,彰显的是一种渺远、神秘的文化力量,在市场上一个多月的火爆表现,就足以证明它的魅力之大。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文化大国,所发行的金银币中彰显着传统文明,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了。一直以来,“淬炼金银、传承文明”也是我国发行金银币的核心价值理念。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包涵财富价值的黄金白银相融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这套青铜器金银纪念币,它文化内涵厚重,且不说每一枚纪念币上的青铜器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单是一种艺术的气质,就足以征服每一个人。这样一组金银纪念币,它的发行量却极其的少,许多投资收藏者甚至有些许的抱怨。据悉,5枚纪念币中,5盎司“兽面纹方鼎”金币的最大发行量为2000枚,1/4盎司“乳钉纹爵”金币的最大发行量为50000枚,1公斤“兽面纹斝”银币的最大发行量为6000枚,5盎司“兽面纹鬲”银币的最大发行量为10000枚,1盎司“弦纹盉”银币的最大发行量为80000枚。
其实,较少的发行量是发信机构根据市场行情以及供求关系而适当地做出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远瞻性和宏观性。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金银币市场,如果只求数量而不保质量地发行新币种,势必会造成“滥市”,如此不仅有害于投资收藏者们的合法权益,也使得中国金银币市场在国际上抬不起头来,最终走向衰落。在另一方面,该套纪念币较少的发行量却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后续币种的借鉴发行,在“精”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
(供稿:金秋商贸(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