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瓷器收藏的那些陷阱

[日期:2012-10-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10月19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莉萍

  中国古代陶瓷品类繁多且制作精美,防制作伪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如何能够正确辨别器物的真伪?杨华告诉记者,“古瓷的纹饰和款识看起来自然流畅,新仿的瓷器仔细看有临摹的痕迹,生硬且不自然;古瓷历经岁月,釉面光泽深沉润泽,而仿品的釉面光泽浮于表面,不够温润,甚至还会刺眼;古瓷的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开裂状的较多。古瓷表面的锈与釉结合紧密,不易剔除,而赝品表面的土锈比较容易剥落下来。另外,古瓷原料中的特殊矿物质也使其显现出了独特的颜色,与仿品有所不同。”

  面临赝品冲击的不仅仅是古瓷,当代艺术陶瓷同样也四面楚歌。瓷器藏家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的现象最具‘杀伤力’。那些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师作品,最易被‘贴花’批量生产。这些赝品成本低廉,以次充好进入市场后其标价却高达数万元,如果进入拍卖市场,会损害市场秩序。还有一些工艺美术师,让学生代画作品,却署上自己的名字销售。即便是有收藏证书的名家作品也存在作假现象。藏家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请大师本人进行鉴定。除了仿品之外,名家名作的复制现象也要格外关注,批量生产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另外,对于那些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大师作品,藏家尤其要谨慎。”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保姆设局盗雇主玉镯等百万财物
下一篇:中国嘉德2012秋拍即将揭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