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11-2012中国画廊调查报告

[日期:2012-09-25] 来源:  作者: [字体: ]
芭莎艺术

  [策划/《芭莎艺术》编辑部] 

  [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新浪收藏]

  [编辑/孙国胜][采访、文/孙国胜、张秀娟][画廊调研小组/姚雅轩、刘梦婷、宋洋]

  2012年6月《芭莎艺术》组织了一场覆盖全国200家高端画廊的调研活动,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30份, 形成了对于过去一年(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画廊动向的详细报告。

  2011/2012中国画廊调查报告

  【文/张秀娟】

  关税风波下的画廊环境

  政策导向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不懈的引导和行业自身的努力。2011 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政府政策和行业规范进一步健全的关键一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正式出台,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门提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内容。以此为中心,国务院、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发展给予政策保障。

  在这样的文化导向下,中国画廊市场发展有了更为健全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市场从业人员及参与群体对市场的信心度也有明显提高。

  关税降低和监管力度加大

  2011 年12 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2 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将艺术品进口关税从12% 下调至6%。此举无疑提振了市场信心,甚至有分析指出 :“艺术品关税下调以后,今年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将增至30 亿- 50 亿元。”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保留态度, 认为这一政策很难真正对国内艺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该举措表现出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艺术品进口的善意。

  而伴随关税降低而来的就是监管力度的加大。IFAS 艺术运输公司和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这两间国内收藏家首选的海外艺术品运输公司受到海关税务调查以及此后的系列调查约谈时间, 都表明相关机构对艺术品进出口的监管力度和严肃态度。尽管这些举措一时间引起了市场的不安, 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对规范艺术市场行为和引导市场发展具有积极的一面。

  外资画廊冲击下的格局变化

  根据2012 年6 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编、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公布、出版的《2011 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画廊行业规模进一步放大,画廊总数量达到1649 家,同比增长9%,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城市之中。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是我国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区,北京地区的画廊有721 家,占比44%,上海地区有256家画廊,占比16%,港澳台地区有143家画廊,占比9%。”

  2011年以来画廊行业的特征如下:

  1.市场竞争加剧,经营状况分化

  2011年中国画廊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起始于美国金融领域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恢复稳定发展的道路。区别于自2006年以来的普遍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画廊业出现市场竞争加剧、经营状况分化的发展特点。真正拥有竞争能力的画廊在市场的严峻考验中生存下来。根据2012年《芭莎艺术》画廊调查问卷的反馈数据统计显示,33%的被调研画廊年销售总额在100万-300万元的区间,相比2011年同期的调查有一定比例攀升;年销售总额在500万-1000万元区间的画廊也占到22%的份额;而年销售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画廊比例尽管相比2011年同期有一定收缩,也仍然占据了11%的份额。

  2.国际资本进场

  自2008年以来,中国画廊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国际资本入场,尤其是画廊行业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地。2011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尤其是占据地缘优势的香港地区画廊行业。2011年1月,高古轩画廊于香港中环毕打行开设亚洲首间画廊,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于2012年年初在香港开设了分店。国际资本进场,带来了西方优秀的经营模式和成熟市场的经验,促进中国画廊业的有序竞争,购买渠道的多元化转变;同时国际资本占据更多优势,国内画廊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给中国画廊行业带来变数。

  3.地区优势和行业聚集度提高

  2010年,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和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我国画廊业经营普遍好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画廊经营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城市。2011年,我国画廊业地区优势更为明显,行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从画廊行业区域表现来看,目前,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仍然是中国画廊业发展程度较高的4个地区,北京、上海两地都有多处画廊产业聚集区,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也较高。以北京为例,北京画廊行业以721家占比44%,相比2010年画廊数量增加了116家,市场份额提高了4个百分点。目前北京画廊主要集中在几个画廊聚集区,根据聚集点所处的区域位置分为传统文化地区的“琉璃厂画廊区”、自发聚集形成的艺术区的“798艺术区”、“草场地画廊区”、“宋庄画廊区”以及在规划设计前提下形成的“望京酒厂画廊区”等。大大小小的艺术区构成了一个北京颇具规模的画廊行业。

  4.行业规范化成为共识

  在行业内部,加强行业沟通、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素质等方面已形成广泛共识。近年来,伴随着画廊业的高速发展,北京作为画廊行业的中心地带,由于经营、思路、盈利模式、业务范围各不相同,整体处于自由发展、无序竞争的状态。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改善艺术品行业形象,在北京市文化局的主导下,艺术北京、世纪翰墨、亚洲艺术中心、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星空间、艺·凯旋艺术空间等画廊和艺术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艺术品经营机构及画廊人士自愿结合的专业团体——北京画廊协会。画廊行业协会的成立,有助于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有助于画廊间的资源互补和经营主体的操作规范,同时也扭合了行业内的发展力量,塑造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协调了行业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了与海外画廊界的互动,为我国画廊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市场危机下的画廊业特点

  画廊增速放缓

  中国专业意义上的画廊市场自2000 年以来表现出整体性市场发展。根据此次调研的数据显示,2000 年以前成立的画廊仅占到被调研画廊的18%,尚不足五分之一。而在2000 年以后的中国画廊市场中,其数量和规模发展也并不是匀速的,33% 的画廊在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最好的阶段,即2006 年至2008 年成立。尤其是2008 年成立的画廊数量有14 家之多,占到被调研画廊的12%。而自2009 年开始,由于受到源自美国的次债危机影响,中国画廊市场也呈现出不景气的状况,有20% 的画廊在2009 年及之后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09 年以来新成立画廊数量相比前一阶段有所收缩,但每年均有相对稳定的数量拓展, 相比2005年以前的市场新生力量表现明显优异。

  尚未摆脱粗犷式经营

  中国画廊市场普遍呈现小规模持续发展的状态。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就是职员人数和经营面积。按照企业标准来看,画廊行业大多处于小型或者微型企业范畴,就职员人数而言,62% 的画廊都集中在有5-10 名职员,20 名以上职员的画廊仅占到4%,这一状况与2011 年的调研基本一致。实际上由于中国画廊市场相比国际画廊市场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都是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才成立的,其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团队建设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发展到规模化的程度。

  画廊经营面积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在本次调研中,画廊面积在200-499 平米的画廊数量占到了被调研画廊的最大份额,为40%,同比2011 年调研中的29% 的比例有大幅提升; 其次是画廊经营面积在1000 平米以上的占到25%,同比增加一个百分点,份额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研中画廊经营面积在2000 平米以上的画廊比例也达到7%,大型画廊仍然有不错的发展空间。而画廊面积在500- 999 平米之间的画廊有20%,同比2011 年调研中的33% 的比例有明显回落;面积在200 平米之下的画廊数量最少,只占到15%。显然, 在经营面积这一画廊的硬件条件上,中国画廊都有不小的投入,即便是如北京798 艺术区这样租金与地段和知名度直接挂钩的区域,拥有数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的画廊也不在少数。相比之下,港澳台地区画廊小面积经营的比重偏高,这一现象在当地原生画廊及外来画廊分支机构中均有表现。而与经营空间直接相关的租金成本也成为中国画廊市场的一大生存压力。这一现象在北京、上海、港澳台等地表现最为

  与经营空间直接相关的租金成本也成为中国画廊市场的一大生存压力。这一现象在北京、上海、港澳台等地表现最为明显。明显,其他城市画廊拥有经营场所产权的比重相对较高,同时不同城市存在的租金差异,也造成中国画廊市场生存压力的差异。

  代理机制更为成熟

  签约代理制,是当代意义上的画廊的重要运营机制。从现有签约艺术家数量和签约年限来看,中国画廊市场还处在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 的画廊没有签约艺术家,尤其是在重要艺术集聚区之外的画廊中, 签约机制还有所欠缺。而就采用签约代理机制的画廊而言,签约艺术家数量的分布则比较均匀。但相比2011 年的调查来看,去年签约11-20 位艺术家的画廊占据最大比例,占到被调研画廊的30%,2012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3%;签约5 位以下艺术家的画廊占比也有所收缩,从2011 年占比27% 下降到2012 年的20%。与此同时,签约5-10 位艺术家的画廊占比出现明显扩大,从2011 年的24% 上升到32%,成为目前画廊签约代理艺术家数量的主流。此外,签约艺术家数量在20 人以上的画廊比例也有一定上升。签约艺术家数量均匀分布与画廊自身实力相匹配,这也是中国画廊市场发展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

  而在签约年限上,中国画廊主要集中在3 年、5 年及以上两个区间。其中,签约3 年的画廊比例占到被调研画廊的39%;签约5 年及以上的画廊比例占到被调研画廊的37%,签约年限在1-2 年的画廊比例相比此前的调研有一定下降。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画廊市场中签约年限主要为中期,长期签约的形式也逐渐成型, 这对艺术家市场拓展和整体画廊市场生态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反映出中国画廊市场正趋向更为成熟和规范化的发展。

  海外交流及业务拓展

  海外交流及业务拓展同样是衡量画廊市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此次调研显示,在2011 年7 月1 日- 2012 年6 月30 日期间在海外进行的展览合作和交流次数统计的95 家画廊里有超过半数的画廊有4-8 次的海外交流,相比去年同期的统计数据有23.8% 的增幅。而海外交流频繁的画廊数量也有明显增加,统计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里在海外进行的展览合作和交流次数在12-15 次的画廊比例也占到8%,相比去年同期有两个百分点的增长。

  与此同时,画廊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也相对活跃,在被调研画廊的有效反馈中,有82.9% 的画廊在2011 年7 月1 日- 2012 年6 月30 日参加了国内外的大型艺术品交易会(艺术博览会、艺术沙龙、画廊博览会等)。其中,参加展会次数在3-5 次的画廊比例占到44%,参加展会次数在5 次以上的画廊比例也占到17%。可以看出,当前画廊市场中海外交流及业务拓展是发展重点所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11-2012年度中国十大画廊操盘手揭晓
下一篇:2011-2012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画廊揭晓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