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一位重庆富豪的收藏经

[日期:2012-09-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9月12日 重庆晨报 

  人物素描  王某:男,40岁上下

  外貌:短发,身材魁梧,戴眼镜。

  特征:各大拍卖场常客,喜欢收藏中国艺术品。低调,从未接受过关于艺术品收藏的采访。

  专访>

  一位重庆富豪的收藏经

  在各类艺术品拍卖会上,重庆藏家的身影频现。不过,这个群体一般比较低调,他们虽然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万,但特别是对媒体避之不及。这次记者在成都参加巡展,遇到了一位重庆富豪。几经沟通,在答应不公开其个人信息和具体身份下,这位王先生才愿意与我们分享他的收藏理念。

  点评 这些只是高级工艺品

  本次香港苏富比成都巡展拍品,在很多人看起来应是非常不错。但王先生这样表示,“在我看来,那就是一些高级工艺品而已。”

  在王先生看来,收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收藏记录自己当时心情或感受的工艺品,比如我们在旅途中购买的工艺品或纪念品;第二类是收藏艺术品,这类艺术品可复制,具有某种特别的价值,而且符合大众审美情趣,有升值空间,但波动性很大。”他认为第三类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最后一类是真正的收藏品,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年代,不可复制,它的审美性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此外,它还具有绝对的保值性。”

  王先生认为,集邮、购买纪念品,都是收藏行为,“收藏是兴趣和能力的问题。收藏首先要有兴趣,而如果到最后一类的收藏,则需要一定的能力。”

  王先生直言,拍卖市场上第三类藏品不多,“在世界最顶级的拍卖会中,可能上千件的拍品中有那么三到五件这样的拍品,而在普通的拍卖会上,这样的藏品千分之一都不到。”王先生告诉记者,拍卖会上超过99%的拍品都是属于工艺品,另外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属于艺术品,剩下的那不到千分之一的才是真正的收藏品。

  观点重庆没有成熟投资主体

  他说:“真正的收藏,没有传奇。没有谁因为捡漏而成为一名收藏家。传奇可能会发生,但不可能经常出现,至少在我身上没有发生。”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分类中,第一类收藏者一般都会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而第二类收藏者在投资过程中也许会有传奇的经历,“比如投资的某件艺术品突然增值”,但“我这里真的没有故事。”

  在王先生看来,重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投资主体,“成熟的投资主体,应该是成体系、成批量的买入某些艺术品,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出手,而重庆暂时看不到这样的群体。”不过他也提到,重庆虽没有成熟的投资主题,却有非常好的投资对象,“比如美院许多老师的作品,近些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值,一些优秀年轻学生也可以关注。”

  回应 我不是重庆的顶级藏家

  许多人都说,重庆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王先生时,他只是轻轻摇了摇头。“重庆有很多大收藏家,他们关注国内外顶级的拍卖会,也会经常出手买东西。”王先生透露,这部分人很少在重庆本土露面,“他们买下这些藏品时,都是没有功利心的,这样的收藏价值,可能会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我要1000万买件东西,我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呢?”

  在重庆,哪些人才是真正顶级的收藏家?“我咋知道,反正我不是。”王先生笑着这样回答,经不住记者反复追问,他说,“美院很多老师就是大收藏家,虽然他们创作的是当代艺术品,但他们收藏的都是传统中国艺术品。”

  本组稿件/重庆晨报成都特派记者 孔令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龙岩一女子收藏近700方匾额负债百万
下一篇:和田玉市场面临随时洗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