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邬涛——中国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古典家具技师培训导师,同时还是北京东方四美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总裁。对古典家具颇有研究的邬涛先生,不管是对当前红木家具市场行情,还是细微到每一件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他讲起来都滔滔不绝。同时邬涛也是个收藏爱好者,他不仅收藏了很多古典家具,还收藏了玉器、瓷器、杂项等。他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喜欢上古典红木家具
在邬涛2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喜欢把东西买回来,随后对它进行修复,最后再帮这件藏品找个新家。在邬涛看来,这样的过程是幸福的善事。他收藏了很多东西,大部分藏品在被修复之后都找到了新家。
然而,也有些藏品是邬涛的宝贝,一直留在身边。在他的公司展厅里放着一只精致的老红木箱子。箱子的面板是由两块大大的木板拼成的,“过去能够用这么大的木材制作的箱子实在不多,如此精致的箱子应该出自帝王将相的用具”。邬涛满脸骄傲。
邬涛还记得,这只精致的木箱是四五年前从一位老先生手里买下来的。“那时老先生想把箱子卖掉,让我自己看着给一个实实在在的价钱。”邬涛抱着行善的心给了他1万元,那位老先生千恩万谢。当问起这只箱子现在的行情,邬涛卖了个关子,“至于箱子现在的价值是由它现在的收藏者和下一个购买者共同决定的。不是我现在说多少就是多少。不管是古董还是艺术品,其最终价值由购买者决定”。
其实,邬涛对红木家具及其市场非常了解,不管对市场行情的走势还是红木家具的细枝末节他都能侃侃而谈。“红木家具市场的乱象的确不少,其中有很多商业炒作的水分。比如红酸枝降价的传言不是真的。”邬涛自己的公司坚持手工制作红木家具,他认为手工制作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留存下来的精髓,自己有责任将国粹传承下去。对于红木家具市场的未来,他充满信心,“本月初实施的《红木国标》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红木家具市场会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他笑道。
人匾之缘
在邬涛看来,很多时候,物与人之间是一种缘分。在袅袅的檀香中,邬涛给记者讲起了他和那块“一房山”匾的缘分:
那是1994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吃完早饭,莫名其妙地感觉有个东西在召唤我,我感觉要去个地方。冥冥之中我就来到了十八里店一个卖古董的农家小院,小院里卖的是山西古董家具,我还记得租住的商人叫付强。之前就听说他那里来了新货,我当时就打算去那里转转,顺便淘个漏。
在里面转了一圈之后,我没有发现比较喜欢的东西,就往外走。刚到门口,被台阶上的一个东西“咣当”拌了一下,那是放在台阶上用来方便摩托车进出用的跳板。还记得那块板是由三块木板拼的,很普通。我当时好奇地把板子翻了个身,想看看是什么板。翻出来那一刻,我呆住了,“一房山”三个字映入眼帘。就在前两天,我刚看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上面就提到了这块匾——苏东坡的字体,也许是他自己书房里的匾额。当然,眼前这块是清朝康熙年间制作的,当时的落款是李銮宣,康熙时期的举人。我估计其价值不菲,内心惊喜。
中国有些特定的习俗,而这块匾上的字看起来并不吉利,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劝我别买。我知道他是不懂这块板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在和老板不露声色地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以5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并且老板还送给我一块“压鞋石”作为赠品。从此,这块匾一直伴我左右,从未离手。
因为无知所以无缘
对邬涛而言,那些有趣的故事不一定跟红木有关,但是他的每一个收藏故事都经典、难忘。凭着自己的谨慎性格和对古典家具丰厚的学识,邬涛在收藏古典家具的过程中从没打过眼。当然也有遗憾,“不懂的东西我不碰。因为无知所以无缘,很多好东西从我身边溜走了。”邬涛叹道。
时间仍然是1994年,在山西的闻喜县,他在一个做古典家具买卖的商人家里曾经看到过一块翡翠。时隔多年,邬涛仍然记得当时他相中的是一块翡翠的玉佩:海棠形状,两面雕刻、高浮雕,刻的是“苍龙教子”图案,“种水”非常好。“他当时开价4000元,因为‘隔行如隔山’,我根本不懂翡翠,不敢轻易冒险,所以就没买。我当时就想如果我用那么多钱买古典家具的话,可以赚到两倍以上的利润。”谨慎的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放下了这块玉佩。
当回到北京后,他跟一位古董行的朋友讲起这件事。那位朋友让他详细地描述了那块玉的细节后异常激动:“为什么不买,那么好的东西,千载难逢。别人想碰都碰不到,送到你手里的你都能丢掉。”
当晚,邬涛和那位朋友一起就连夜找了辆出租车,开了十几个小时,到达了山西那个商人家里。遗憾的是,那块翡翠已经被一个西安的收藏者用1.6万元买走了。邬涛的那位朋友后悔得要死,他当场就喊了出来:“西安那个收藏者叫什么名字,他家在哪?我要去追回来。他1.6万元能买走,这件宝贝最少值几十万。”
最终他们无果而归,成为了彼此心中的遗憾。“后来听说那件东西拍了千万元以上,这件从我眼皮底下溜走的宝贝,据说是慈禧老佛爷的。从此我就开始发愤图强,买很多书回来学习翡翠方面的知识。” 邬涛摇着头笑道。
商报记者 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