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文物专家热衷于走穴

[日期:2012-08-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8月06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发表声明称,该院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活动时,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否则属个人行为,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责任。

  近年来,随着文物市场的火爆和收藏热持续升温,以及央视《鉴宝》等文物鉴定节目的播出,一些过去不为人知的文物专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按理说,他们在文物鉴定活动中,应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识,对文物作出实事求是的鉴定结论。然而,少数鉴宝专家竟然昧着良心,充当不法商人的御用工具。

  近期,典型的就有两起:一起是去年,商人、“古玩收藏家”谢根荣托人自制了“金缕玉衣”,找来5位文物鉴定专家,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一位原副院长。他们只简单看了一下就写了个文字说明书,给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谢某则用这份鉴定书骗取银行数亿元贷款。还有一起是去年年初,一套“汉代玉凳”经一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鉴定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时隔一年后,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承认玉凳为其组装制作。

  文物专家之所以热衷于搞文物鉴定“走穴”,主要是奔着巨额的鉴定费去的。以5名专家为假“金缕玉衣”鉴定为例,他们只是绕着展柜转了一圈,就轻易把几十万元鉴定费揣进了腰包。这种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当然,首先受损害的是专家自己。本来,人们以为,文物专家是具有丰富的文物鉴定知识、治学严谨、不为金钱所动的学者。可“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的鉴定,却让专家的形象大打折扣。当然,文物专家打着所在单位的旗号在外面“走穴”,也给所在单位抹了黑。为此,故宫博物院不得不发表声明,以遏制本院文物专家随意到外面接“私活”,损害故宫声誉。

  同时,文物专家的胡乱鉴宝,也加剧了文物市场的乱象。“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有“收藏界深喉”之称的文化学者吴树在日前一场收藏论坛上如此表示。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本该为去伪存真、净化文物市场做贡献,现在却为了发不义之财公然作假,无疑会对本来就已混乱的文物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热衷于“走穴”的文物专家,不仅限于故宫博物院,各地博物馆同样存在。而作为故宫博物院或地方博物馆,也不能只停留在发声明、与他们划清界限上,还应加大管理和惩戒的力度。这无论对单位、专家或规范文物市场,都是必须的。

  侯文学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收藏品首上黑榜
下一篇:赵无极独子状告继母开启夺父之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