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政和、建瓯也是“朱熹”邮票的原地

[日期:2012-02-09] 来源:中国邮政报  作者: [字体: ]
朱剑玲

    近期《中国邮政报》连续刊登有关《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邮票原地的文章,有“祖籍地”的江西婺源、“诞生地”的福建尤溪、“终老地”的福建建阳、“生活治学地”的福建武夷山,还有婺源原来的归属地安徽“古徽州”(今黄山市)。 

    关于“原地”一词的含义,按《中国集邮大辞典》的解释,是指“邮票的主题或主图确认的事件发生地或实体所在地”。这里“事件发生地”是指“重大事件发生地,人物诞生地、逝世地和活动地等”。据此,上述几个地方都可以作为原地,但还有两处也应该作为原地,就是福建的政和与建瓯。 

    朱熹的父亲朱松在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赴任政和县尉,携父母、弟妹等8人举家迁入政和,之后父母、兄弟、两个儿子去世后均葬于政和。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县尉,次年十一月携眷还政和寓居。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五月,因建州兵乱,又携眷再迁尤溪寓居郑氏馆舍,当年九月十五日朱熹诞生,故有朱熹“孕于政和,生于尤溪”之说。朱松任职期间在政和城内先筑书室于县邑桥东,命其室曰“韦斋”。不久,又建星溪书院于桥南正拜山下,既作其读书、论理与鸣琴佳地,又为邀集饱学之士讲学会文场所。接着,还在黄熊山麓创办了云根书院,他不仅亲自讲学督课,且延乡儒名师以教当地生员,首开政和教育先河。在朱松的倡导和努力下,政和文风崛起。朱熹5岁时随父在政和生活两年,就读于云根书院。幼年时跟随父亲朱松到政和祭祖扫墓,留宿于云根书院。成年后朱熹经常辗转政和,每到政和或访亲、或祭祀、或讲学,也借宿云根书院。朱熹来政和,心系民生民瘼之事,他看到政和卖盐存在弊病,便提出改革思路,写了《与漕司札子》一文。政和人民为表达对朱熹父子在政和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功绩的怀念和崇敬,先后建启贤祠以祀朱熹的祖父朱森,建韦斋祠以拜朱松,建朱子祠以敬朱熹。而云根书院历经沧桑,从宋、元、明、清历朝以来进行6次重建、扩建,最后毁于清朝末年。2004年8月,第七次易址重建于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上,2006年10月竣工,现已成为传播与弘扬朱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建瓯(古称建安)为闽北理学之邦,也是朱熹播芳过化之地,与朱熹有着难解之缘。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朱熹随父朱松迁居建瓯之环溪精舍生活了7年,后因其父朱松逝世而移居武夷山五夫里。在此期间留下了坐沙画卦的佳话,后人建有画卦亭。民国《建瓯县志·名胜》记载有“8岁时尝坐沙上画八卦。今书院久废,沙上尚有片碣,大书朱文公坐沙画卦处”。画卦亭毁于清道光年间,仅见县志录存翁鹤年撰碑记:“昔宋朱文公少时,随父韦斋先生侨寓城南环溪精舍,坐沙画卦于此……”朱熹18岁以建阳三桂里籍报名参加在建州的乡贡考试,考毕特邀学友魏掞之、黄铢等到城南看己旧居。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到建安讲学,见紫霞洲形胜优美而凿井,取名“艮泉”。“艮”在八卦中位于东北,又象征山,而泉水出自山岭,所谓“艮泉”,意即源自东北方向的山泉。老百姓称之为“八卦井”、“朱子井”。朱熹曾作《艮泉铭》以咏之:“……束于亭,润于谷,取用而足。清于官,美于俗,为建民之福。”现在艮泉井上已盖了古香古色的保护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观光和追思先贤遗德。 

    目前,朱子后裔共同认可的唯一朱熹自画像,是朱熹在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在崇安五夫里紫阳书堂“对镜写真题以自警”而自画的,上端有朱子行书题款:“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余炬,唯愔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署“绍熙元年(1190)”镌图章二:“熹印”、“晦翁”。这张自画像由第十六代孙朱玉制石刻版,在其后裔朱枫处发现,石刻版现藏于建瓯市博物馆。 

    朱熹去世后,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朱熹第三子朱在辅佐其兄朱塾之子朱鉴,从建阳考亭迁到建瓯,在紫霞洲建朱子祠奉祀朱熹。明景泰六年(公元1445年),朝廷认为朱子有功于世道,特旨建安嫡长九世孙朱挺,钦授世系翰林院五经博士,于是在朱子祠东侧建博士府。朱子长房、三房子孙由此在建瓯繁衍生息,在原紫霞洲一带的紫芝街、小梨山、铁井栏等地世代寓居绵延至今。 

    因此,根据“原地”的含义,建瓯市、政和县也是“朱熹”邮票的原地。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关于互联网邮票消费及“《壬辰年》特种邮票版票”假票的消费提示
下一篇: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币赏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