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造假不能成造假者的通行证

[日期:2012-01-31]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2年01月31日 07:24 中国青年报

  春节期间,除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也火了一把。很多网民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专家也表示,拍品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骗贷之嫌。(央视网1月29日)

  “汉代玉凳”的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猫腻,有待有关部门尽快介入,给公众一个交代。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曝出了诸多“乌龙”:从假“吴冠中画作”到假“金缕玉衣”再到假“徐悲鸿油画”等,忽悠的专家、玩火的炒家、狡黠的造假者、扮糊涂的拍卖行、耳聋目盲的博物馆构成这一行业的种种乱象。有媒体总结,我国“天价拍品”的背后,不同程度地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

  在我国艺术品的买卖链条上,上游是高深晦涩的鉴定门槛,下游是无处安放的大把热钱。由于缺乏明晰的艺术品买卖法规,就为各种暗箱操作与黑幕,提供了“最美好的灰色敛财时光”。原则上说,艺术品无论是做假鉴定,还是假拍、拍假,都属于造假行为,相关责任人当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但在目前我国,这种风险却微乎其微。首先是对造假人的打击于法无据。按照《拍卖法》有关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物的真伪或品质的,即使拍卖了假画,也不违反有关法规,无需担责。其次,按照拍卖行规,买家如发现拍品有假,可持2位国家级鉴定专家的报告要求拍卖行退款,但拍卖行如能找到3位国家级专家证明拍品为真,就可拒绝退款。而事实证明,在这个是金钱收买专家之风盛行的时代,要找到3个专家作伪证并非难事。

  与其他市场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算得上是“零监管”市场,多年来一直放任自流。当不诚信成为部分人发财致富的手段时,这种行为就难免被追逐、效仿。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感慨:现在伪作横行,关键是中国的法律不管用,行规的力量太大了。像佳士得、苏富比(微博)这种公司,要是被发现拍假,有关人员要被判刑的。但洋人的公司一旦来到中国,竟然也入乡随俗,开始拍假货了!

  资料显示,当下的中国正进入全民收藏的“冲动期”。据估算,目前全国搞收藏的人数达到8000万至1亿,而绝大多数人是把收藏当作投资,穷人希望借此一夜暴富,富人希望财富保值增值。有些人正是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将该市场当成了“人傻、钱多、速来”的敛财行业。但问题的关键是,造假不能成为造假者的通行证,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审批成立拍卖公司的机构,就没有管理它们的部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欧洲瓷器从模仿到自成一体
下一篇:拍卖市场知假卖假须严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