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6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这异乡人的姓名我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就是爱!”
歌剧《图兰朵》,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台词。
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一位名叫图兰朵的公主,她的容颜倾国倾城。由于祖母被鞑靼人杀害,就要以恨对恨,以恶对恶,用更多的杀戮和鲜血来进行复仇。图兰朵公主的冷漠、无情、自私与残酷,从这里开始。鞑靼王子卡拉夫的出现让一切发生了变化,他的爱纯真、坚强、宽容而又充满尊严,没有条件和功利,终于融化了图兰朵公主那颗冰冷的心、唤醒了她沉睡的灵魂,使她抛却仇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看,这就是爱的力量。”
没有句点的《图兰朵》是歌剧史上的千古憾事――1924年,当普契尼创作至第三幕第二场时,他不幸病逝,停下了饱含深情的笔,留给世界一部永远没有句点的《图兰朵》。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意大利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柳儿自刎时,他放下了指挥棒对听众说:“就在这里,普契尼放下了笔,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然后傲然离场,以示对大师艺术创作的尊重。
未完的《图兰朵》,有过很多版本的演绎,歌剧、话剧、影视作品甚至还有京剧,但正如铜章设计者徐云飞本人所阐述的那样,“舞台剧是动态的方式传递剧本信息,刺激人的感官和心灵,相对来得更加直接和强烈。而铜章的表达是静态的,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和观者交流。借浮雕的高高低低、黑黑白白折射出一段关于爱情的传奇故事。”就个人而言,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表达。
不管是张艺谋版陈剀歌版鸟巢版太庙版,声光电,绚丽舞台前卫技术,对于《图兰朵》的演绎越来越高级,在一定的猎奇导向之下,有些怪诞的发挥,以至于越来越追求它的形式感,而迷失了普契尼创作这部歌剧的原衷。如果我们回到原点,让它们变成一种静态的舞蹈,变成一种凝固的音乐,变成一种单纯的表达,大铜章会不会成为《图兰朵》与我们心灵沟通的直接通道?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在这里只是讲述一下当我看到这枚大铜章的感性体验吧。
詹姆士.里德在《基督的人生观》的一段话:“有人把世界看作是一个邪恶的场所,只是附带着一点善来作点缀。另一些人则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爱的场面,他们看到的是世界的光明面,黑暗只是分布在这个光明世界周围的不显眼的黑点。”
铜章的正反两面――邪恶与光明――仇恨与爱――阴暗与温暖。
铜章的正面是邪恶的,仇恨的,阴暗的。冷酷、高傲、凶残的图兰朵公主用血腥的杀戮来坚守心灵深处的坚冰,她阴冷的眼眸中有对人世的厌恶与嘲弄。她美丽而阴森的面庞边,一个犹如饕餮似的凶残形象,正张着大嘴的吞噬着生命,象征她内心的复仇魔餍。当图兰朵面颊上璀璨的珠宝突然转化为森森的骷髅骨时,生命开始被她引向一个一个的死亡。烈火炎炎,美丽的东方公主被囚禁在她自己铸造的地狱焚场,被扭曲的欲望,人性的毁灭。在观看铜章的同时,仿佛能看到另外一双眼睛,它在冷眼旁观而非悲悯。这使得画面的基调如此阴冷。艳丽的笔触却叙述着恶毒、龃龉的情节,没有一丝温情,更没有拯救,惟有杀戮和仇恨,让人从心底深处发出战栗与呻吟。
翻过反面,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经历了失望、误会以后的鞑靼王子卡拉夫并没有报复、以仇恨对仇恨,而给予图兰朵公主最炽烈的爱、最火热的吻。终于,图兰朵公主心底的坚冰融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进入一种全新的生命状态。卡拉夫的爱不仅消解了图兰朵的仇恨,而且唤醒了她沉睡的爱。爱的苏醒为“北京城”带来了光明,让冰雪融化春回大地,让邪恶的一面转化为美好。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在“吻”中热烈盛放,“爱是一种可畏的力量,比一切都更为强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它相比。”这正是《图兰朵》所要表达的终极关怀。
欣赏到这里,一丝疑惑涌了上来:柳儿在哪里?!熟悉普契尼原创的人或许知道,普契尼在《图兰朵》中把最真挚、最动人、最抒情的唱腔恰恰给了微不足道的仆人――柳儿。 “爱”可以是图兰朵被卡拉夫感化以后所产生的爱,也可以是卡拉夫对图兰朵执着、热情、包容的的“爱”,但只有柳儿的“爱”才是最值得我们崇敬与讴歌的,她对主人的爱,忠贞不移,为了保守秘密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成全主人的幸福,这样的爱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地给予,没有条件与前提,这样的爱在一切之上,在歌剧《图兰朵》中正是柳儿无私包容的“爱”最终感化了被仇恨杀戮蒙弊了的美丽公主,放弃了她的复仇行动,让男女主人公最终沐浴在温煦、光明和爱意之中。铜章中冰雪渐融,春水渐生,也正像柳儿晶莹和煦的眼泪,催生出来的依依暖意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个美好热情充满着爱意的“吻”,这样一个温馨、自然的光明世界。
《图兰朵》最终要带给世人的是爱的伟大,正如图兰朵公主向父王大声宣布:“尊贵的父王,这异乡人的姓名我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就是爱!”爱的救赎化解了冰冷和残酷,歌剧以戏剧化的形式展现了爱的神奇,《图兰朵》大铜章用强烈的对比――邪恶与光明――仇恨与爱――阴暗与温暖来表达出这部作品的不朽主题。铜章虽然是静态的艺术,但它以灼热岩浆般的感情刺着我们的视觉与感觉。它的笔触首先是带有装饰性的,浓重的雕塑感激烈而有力量;正反两面完全极端的情境营造,完全极端的感情表达,完全极端的视角转换,刺激着所有观者的感官,并把我们的思维随着画面,深深地嵌入到《图兰朵》的精神本质中去。观者甚至无法近距离地平静地去观赏它,其中蕴涵的特殊情感和灵魂吟唱像火舌一样吞噬着我们渐已麻木的心灵。
《图兰朵》铜章,是不是为这部永远没有句点的伟大作品划下了一个句点,见仁见智,但大铜章上演绎的《图兰朵》一定是凝固的――爱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