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生动艺术场景的再现

[日期:2010-09-0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闻来源:中国金币网 作者:高达

——鉴赏中国石窟艺术(云冈)5盎司金币

  在直径60毫米的尺幅上叙述一段复杂的佛教故事,可能吗?在直径60毫米的尺幅上的再现一个生动的艺术场景,可能吗?在直径60毫米的尺幅上的展示一方惊艳的石雕工艺,可能吗?“中国石窟艺术”的收官之作――“云冈石窟”之5盎司金币,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云冈石窟”5盎司金币,取自第6窟中心塔柱北面的浮雕佛传故事“太子乘象回城”。在云冈石窟中,第6窟的平面近方形,中央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连接窟顶。环塔四柱以及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共33幅,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故事性”也是第6窟相比于其他洞窟最大的特点。因为故事性,因为人物众多,因为内容丰富,第6窟也被誉为云冈石窟中,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云冈石窟”5盎司金币以此为题材,不可能长轴式波澜壮阔展现,因此只能取其最重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画面表现,“太子乘象回城”就是设计者从这幅佛教故事长卷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帧截屏。这帧截屏实在是太美了,美到“绝伦逸群”的地步。特别是用纯金材质来表现,它的宏伟规模,它的富丽雕饰,它的精炼技法,几乎是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既然是太子回城,那么太子当然是构图的中心,设计者吃透了原作的内涵,以大象为厚实之底,以伎乐与侍者为光彩四环,又借用远近透视的方法,将居于币面中心的太子,烘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方神圣。大象徐徐而行,天衣平缓飘动,既有远不可及的神圣,又有和蔼亲切的慈祥,还有庄重肃穆的威严。画面之上,悉达多太子虽一身菩萨衣着,但贵为“太子”的身份,通过装饰华丽的大象,依然充分展示。同时,太子回宫一路游观的喜悦心情,也通过太子脸上的微微笑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第6窟30多幅佛传故事,经过千年风雨侵蚀,石雕原作豪华尽失,残存其中的,更多的是凝重,是简约。此次“太子乘象回城”以纯金材质表现,又把它华丽炫目的一面,向世人展示了出来。 
  笔者更看重的,其实是“太子乘象回城”的币面,环太子而居的伎乐与侍者。相比之下,他们身上的佛气更少一些,神秘感更淡一些,也更接近民间凡夫俗子的恬静与安然。云冈石窟表现的,主要为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其形象,都是依据普通民众的生活形象而创造。也就是说,虽然绕了一个小弯,石窟艺术最终表现的,还是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太子乘象回城”尤其如此。币面之左,为太子之行开道者,是两位伎乐,一吹横笛,一弹琵琶,形象丰满而传神。币面之右,尾随太子而行的,是两位侍者,一举伞盖,一持花蕾,神情生动而真实。宁说其为神,不如说其为人。 
  中国石窟艺术(云冈)金银纪念币5个规格的品种中,只有“太子乘象回城”采取的是叙述故事方式。故事的主体是人物,是以太子为中心的一群人物。而人物的表现,尤其是人物面部细微表情的表现,由于受尺幅限制,很难达到传神的地步。对于金银币设计者,面对这样的选题,无疑是个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子乘象回城”的设计,绝对是成功之作。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当奇崛清韵的行草遇见古雅精巧的银币
下一篇:别致的乔治五世马剑银币(杨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